【鍾樂偉書評】 《K-Pop 音樂產業大解密》


2017.11.03
bookreview-kpop.jpg 柳東佶 著 《K-Pop 音樂產業大解密》

說到今天最能叫世界每一角落的音樂發燒友呼風喚雨,投入得情不自禁地每天「樂不離耳」的流行音樂種類,來自亞洲的韓國流行音樂(K-Pop),想必是最具代表性的不二選擇。愛聽 K-Pop 音樂的樂迷粉絲,除了熱捧他們心目中的韓星偶像得如痴如醉,不少支持者,更也在看過那些在舞台上綻放光芒的明星表演後,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站在同一舞台上,成為當中的一份子,毅然決定遠渡韓國,參加那些明星訓練課程,或由電視頻道舉辦的明星選秀節目,在充滿競爭的云云淘汰試中脫穎而出,希望最終能夠出道,成為萬人敬仰的韓流明星。

能夠成為韓國明星,固然是不少K-Pop粉絲夢寐以求達成的夢想。但其實除了踏上韓國影視舞台上表演,K-Pop市場之龐大,吸引有意投身娛樂行業的種類,何止於只有明星一種選擇?韓國政府把韓國流行文化,以「產業」這個名詞作基本定義,明顯是他們打從心底相信,文化與娛樂在韓國國內市場的發展,絕不單只是一種單純與片面的消費買賣而已。當中,韓國人把「韓流」定位為產業項目,是要讓流行文化在韓國以一條龍,如工廠生產般源源不絕地,由打造明星開始,到歌曲製作到音樂行銷推廣,全部由韓國企業一手包辦。外界渴望投身加入韓流產業鏈,不分是編曲、MV製作、廣告拍攝、網上宣傳與物流管理,同樣具備一定的吸引力。

然而,坊間大部份有關韓流產業的書籍,多是圍繞文化現象分析的角度作探究,鮮有從業界生產視野,為韓流事業作抽絲剝繭的描述。最近便閱讀了由韓國流行音樂製作人柳東佶撰寫,陳聖薇翻譯的著作《K-Pop 音樂產業大解密》,希望藉此從K-Pop業界角度,更探入認識這個被外界視為像「會生金蛋的雞」一樣的行業,是如何運作。有別於一貫關於K-Pop的書籍,作者柳東佶由於曾經出身自韓國最大娛樂企業,CJ E&M的音樂部門,不論對宏觀的K-Pop音樂生產流程,還是微觀的企業間版權合約問題,都是瞭如指掌。因而,透過這本書,我們更可以以局內人身份,投入窺探出K-Pop產業箇中最引人留意的地方。

如作者柳東佶在書中所言,在韓國流行音樂市場中,生產一首歌曲,絕不簡單,當中牽涉到的人力、物力與流程,連繫到一個極複雜的產業結構,而且也毫不隱瞞地坦白指出,K-Pop音樂根本是一門生意的赤裸裸事實。《K-Pop 音樂產業大解密》全書分為九大章節,當中以各個在生產音樂過程,涉及到的持分者作分節,詳細分析每一個環節中究竟當中的步驟、考慮與法律基礎,是如何進行,並最終把一首歌、一位歌手或一隊樂團推出市場,在音樂市場中出售。

作為新時代的產品,K-Pop音樂在作者柳東佶眼中,首先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應對著市場利潤下跌的衝擊。正如書中陳述的數字,K-Pop音樂市場較其他音樂市場幸運,可以在傳統唱片業式微之際,成功以推出數化位的K-Pop音樂產品,順利把音樂工業從傳統市場,過渡至數碼時代。然而,隨著數位化音樂市場的開始,銷售音樂不能再以唱片作主要收入以後,單靠在網絡上收取一首只售少於一美元的歌曲收入,或是從那些音樂串流中介企業,收取用戶每月少於十美元的「吃到飽」的音樂月費,根本難以維持歌曲生產商的營運成本。

另外,在唱片不再成為樂迷主要收聽音樂的渠道以來,生產K-Pop的經紀公司,便嘗試在音樂市場上找出新方向。當中,它們改為以把唱片定位為如紀念品般的精品出售,不再主打歌曲作賣點。而且,經紀公司也是看準了海外樂迷對購入他們心儀歌手的唱片,他們的熱情遠比國內粉絲強烈。因而,企業便改變策略,把唱片主打為海外出售,賺取海外知名度與人氣,國內則維持以音樂串流作主打推廣,以圖適應市場上的變化。

再者,K-Pop歌曲的生產,其利潤也關乎到製作人收入,一個有保障版權力的法律基礎,對K-Pop音樂市場之關重要。正如書中作者所言︰「音樂對於我們其實跟空氣一樣重要,沒有空氣,人絕不可生存。我們雖然沒有支付使用空氣的費用,卻有支付使用音樂的費用 ...」韓國音樂市場上,透過政府的介入,各式各樣的平台與商戶,當使用了歌曲作宣傳以後,都必須要向擁有版權的製作公司,繳付相關的版權費用。但是,當中的法律空子,例如商戶在店內播出已付費的串流音樂,是否給予作曲人應有的待遇,這些問題一天未解決,對K-Pop市場發展,也有一定隱憂。

想更多了解生產K-Pop音樂是甚麼的一回事,還有當中涉及到的市場與法律爭議是什麼,《K-Pop 音樂產業大解密》是一本既有趣又全面的書藉。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