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书评】锺晓阳的小说近作《哀伤纪》


2015.03.13
cover031315-400.jpg 锺晓阳的小说近作《哀伤纪》
Photo: RFA

这是香港作家锺晓阳的一本小说近作。作者十三、四岁开始写作,以早慧才女著称,诗、文作品散见于台湾和香港的报章及杂志。曾获得香港青年文学奖,又连续三届获香港的文学奖,惊动了香港文坛,十八岁的她写出长篇小说《停车暂借问》,亦因参加台湾联合报小说奖而成为海外华文知名女作家。

在这本小说的前篇《哀歌》中,作者以描写“流离”为基调,讲述1986年,一位少女孤身到美国旧金山读书,认识一对打渔夥伴,一个美国华人,成为好友,再在爱情与友情之间发展著。但是后来,由于家庭和签证的问题,少女匆忙离开美国,一段感情也就失落了。书中运用“死亡”来寓意男女情爱的某一种本质,故事一开始便是“近日我常想到死亡的事情”,女主角和男主角都没有姓名,但是整个故事却和海洋纠缠不清,女主角心中所认定的伴侣最后选择海洋为依归而一去不回,女主角心中对这分死亡的情爱的哀怜却是化为一棵大树,书中写道:“生长于天地之间,让你临终来我树下栖息。我吸取由你的尸骨所化成的养料,越长越高。你在我体内流动,我因为你,把枝叶伸向天空。”“我曾经将渔夫死后的世界,编成一篇篇富有活力的、愉快的童话。翠蓝色光亮的海底,小鱼吹著七彩泡沫,虾男蟹女追逐嬉戏,穿著用柔软的渔网织成的衣裳。水底的沙像牛奶一样白而香,海藻有著春天的青草的颜色,各种贝类发出一阵阵光泽,每一只是一个音乐盒,开阖之间有微微的旋律。”,死亡之后的世界是像童话世界一般的甜美,这便是作者独创的爱情死亡的凄美感。她借小说的主角道出:“于我而言,现实世界与梦想世界永不可分。至于,是我与前者完全脱节,抑或把前者溶化入后者之中,这一点是还不能够确定的。但两者其实具有雷同的意义。失去了你,通过任何的情愫与幻象而使我达到忘我境地的梦想世界,我渐觉难以把握。因此,人生常有多变之感。一生之中,有多少事情,其实是发生于梦与醒的交界处。归根究底,世事并无真假之分,只有虚实之分。”

此书的后篇《哀伤书》,写的是2014年,少女金洁儿和两个以海为梦的男性友人,分别经历了香港和旧金山的人生起伏、生活的错失和亲友的亡故,进入人生的中年。随著时光过去,辗转浮世,三个人的命运不断地或交错或失落。作者特别将传奇女作家贺普的故事和诗作穿插其中。关于她的一生,坊间有许多争议。她热爱过东方印度文化,情诗炽热迷蒙,有人说她是个幸福而忠贞的妻子,有人说她的情诗对象另有所指:“当夜晚犹自凉与暗时/响起云雀的第一声歌唱/幽幽的呢喃似是在说/‘我等待今天的哀伤’”… …

不难看出,作者对她的“哀伤”说,是很有同感的,小说中的人物,也都对此有切身的感应。在激烈情绪满布的现代,哀伤的情感包含著悲痛、友情、同情、爱情、怜悯与珍惜。小说更以贺普的译诗作结:
“当爱与我们同在,
与时间与和平,
而生命只有这些可给予。
但,你爱我吗,谁能说,
是否你,向我的方向漂来,
在机遇与变迁的哀伤大河上,
以你疲倦的容颜、特异的话语,
点燃我的灵魂,以隐藏的火焰
燃烧至无名字的强烈渴念,
谁能说?
我不能,我是条破船
暂安于随波逐流,
在充满爱之欢愉的小小午潮上,
在两个夜之间。”

作者的小说作品保持了一贯的细腻入微,优雅淸淡的文字风格,可令人细阅回味。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