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财政混乱 财政部称中央不会为地方债务买单


2017.12.27
feature-debt.jpg 在地方债务持续飙升下,财政部公布,中央政府将不会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兜底。(AFP)

在地方债务持续飙升下,财政部公布,中央政府将不会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兜底。本台记者调查显示,在财政状况持续恶化下,官方虽然密集警告,但并未能扭转融资市场的乱象。(黄小山 / 程文 报道)

国家财政部上周发表针对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法定限额内政府债务馀额27万多亿元,负债率(债务馀额/GDP)为36.7%;地方政府债务馀额15万亿,债务率(债务馀额/综合财力)为80.5%。

报告称,一些地方政府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相举债,风险不容忽视。并表示坚决打消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并将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制,以遏制地方官员为政绩而盲目举债之风。

尽管财政部的报告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财经界人士指出,参照刚公布的国企超100万亿债务,其中很大部分也是由政府的行政指令所致,但并没有列入地方政府债务。因此,金融机构实际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在报告里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呈现。

实际上,早在2015年,财政部就与地方融资平台切割,并表示2015年后的融资平台后的融资,不属于政府债务。今年以来,财政部高层在多个论坛上也警告,中央政府将不为地方债务和金融机构兜底。

经济观察人士许文丽认为,十年来,政府设立融投资平台大规模介入基建,其中产生了巨大的腐败空间,效率低下,运营落后,债务激增,导致各地财政难以为继,才导致了财政部试图干预。

她说︰就说明这个问题很严重嘛,大概十年前吧他允许创设政府融资平台,其实他就是一个地区的财政局,国资委,完全就是政府的部门。披个外套,通过整理土地搞基础建设,然后他各地就大兴土木嘛,到银行去贷款,这样他就欠了很多钱。这里面贪污腐败啊、利益交换啊是非常巨量的。后来财政部发现这样不行了,因为地方财政都补不上这个窟窿了,然后就不容许了。然后那个平台公司就改变运营模式。

许文丽还称,财政部叫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后,但各地采用所谓的PPP(公私合夥制)模式变相继续融资,并逃避原本该财政资金承担的社会义务,导致了现在的政府融资乱象不但没有好转,反而继续恶化。而国家财政目前压力越来越大,根本无力负担这样的地方债务。

她说︰这样地方政府就不愿意啊,他搞了个PPP说本来用政府财政资金干的活,他现在要找社会游资,通过给政策将来分利润,比如自来水啊天然气啊,他号称也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实际上他有长远的经济收益,甚至修路他们也要这样。他这样PPP最后变成了名股实债,因为社会游资他要早点套现转出来啊。打著入股的旗号,最后通过条款的设定几年社会游资就带著他的利润率走了。然后等于又变成了政府的长期债务,财政部下来一查,糟了,入不敷出了,财政部其实他也很著急,中央财政在转移支付,就要吃财政补贴的省份远远大于财政盈馀的省份。

这个说法得到了财政部的应证。据财政部周二(2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而2017年末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馀额限额则高达11万亿元。

银行业人士叶先生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很多地方债务,实际上已经远超过了偿债能力。而中央政府也看到了这个麻烦,所以才必须叫停。但真实的地方债数据,即便是他们银行人士,也不知道,并且也不能打听。

他说︰因为地方政府无节制的发地方债,搞投资这些,中央也看到这些问题比较严重了,所以就说直接就断奶吧。很多地方的地方债务规模很大,实际上远远超过他的偿还能力。有哪些地方真不好说,特别是省贷啊或者什么,不该你知道的,你去问,都是一个忌讳。

叶先生还表示,即使有成为坏账的风险,金融机构依然热衷于将政府融资作为避险通道。在企业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压力和银行高管害怕担责的私心,也是加剧地方债务飙升的重要因素。

他说︰那些什么行长,他觉得这些是地方政府债,地方政府兜不了,最后就是中央政府来兜底。给地方政府的平台贷款风险肯定要小于给私企、或者前景不太明确的国企贷款,再一个就是不管是国有银行还是地方银行,都在地方政府的管辖之下。比如像不良债务清欠啊,也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更主要的还是认为政府要是垮了,哪还有什么不能垮的?贷给政府的贷款即使是破产了,在利润审计或者事后追责的时候,那个行长也好说啊。

明知地方政府融资可能无力偿还,但银行依然只能将其作为最佳贷款对象,原本作为贷款主体的企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山东一家私募基金的人士向本台记者透露了山东青岛融资市场的现状。他明确表示,很多私企目前基本处于借贷度日的状态。而这种高利贷式的融资,导致了企业状况更加恶化。

马先生说︰具体规模我们是不知道的,因为我们没有接触到,这都属于机密吧。但是这个状况是太糟糕的,房地产的这个楼有多高,这个债的坑就有多深,你明白我的意思吧。接近所有的行业都靠借债度日。

马先生以自己公司为例,企业无法从银行贷款,就被迫以抵押资产的方式,向他们这样的私募基金公司或担保公司借利息达3%的高利贷。而一些有关系的中介公司,则与银行高层勾结,利用银行资金加20%以上转贷给企业。但这样的融资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死亡。

马先生还说︰就像私企贷款,但是有我们这些私募基金之类的啊。有点一些单位公司收取几个点的手续费之外,然后从银行担保出来利息上升20%到40%。像我们这种资金池子1百7、80个亿,第一个月的利息直接就是两个点,然后另外的收取一些费用。有些机构是放三年的,放一年的,我们那个是放半年的。全部计算进去利息接近三分,这个必须有抵押的,固定资产,设备,股份。这个就是死亡利率。

本台记者致电财政部,但该部多个电话都无人接听。财政部资讯网络中心在回应本台记者的询问时表示,需要先问地方财政厅,他们不知道地方债务的相关数据该哪个司负责。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