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抄袭风波引爆中国艾滋病人隐私无保障


2016.09.0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 ,卷入抄袭风波,他四年前写的论文被人举报侵权。事件越闹越大,还闹上法庭虽然纠纷暂告一段落,但就令人关注中国艾滋病数据库的管理是否存在漏洞,可能损害艾滋病患者的隐私。(高锋 报道)

卷入漩涡的邵一鸣四年前展开,有关通过加强治疗预防艾滋病的策略研究。由八个人署名的论文,同年12月,在英国医疗学术刊物”柳叶刀”网络版发表后,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综合防治与评估室投诉,说邵一鸣团队抄袭他们的研究成果。

事件越闹越大,国家卫生部领导和中国疾控中心经协调后,建议在论文署名,加上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19名数据管理人员。2013年10月,邵一鸣在论文印刷版刊登前夕,决定一个人背起责任,接受通报批评。

这场风波后来成为传媒炒作材料。“中国日报”和”新京报”分别以主要篇幅报道事件,直指邵一鸣涉嫌抄袭数据。 邵一鸣经由法律诉讼,逼使两份报章向他公开致歉。而中国疾控中心也发声明,指邵一鸣等发表的论文,不存在盗用数据和抄袭行为,符合学术论文发表相关要求。

今次风波,国家艾滋病数据库被视为核心。

2003年沙士后,为防止地方虚报瞒报,传染病疫情上报由”逐级上报”改为”网络直报”,相关信息由中国疾控中心收集,形成各种传染病的数据库,包括国家艾滋病数据库。 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度指,邵一鸣团队违规使用本科室的授权账号和密码,由艾滋病数据库下载数据 。

不过邵一鸣团队反指,数据库用公帑建立,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公共卫生机构,不应据为己有。 以往甚至试过有外国大学生,在网上索取数据库资料。

关注艾滋病人权益的民间团体”爱滋行研究所”、负责人万延海对事件表示遗憾,认为事件反映国家艾滋病数据库管理出了问题,促请当局反省采集数据的手法。

万延海:在国家数据库里面不保存个人姓名、身分证、单位、住址信息。它只需要了解这个人的年龄、性别、感染原因,国籍省籍等。如果要更严谨一点的话,它完全可以实行数据编码。

一直为艾滋病人争取权益的北京维权人士胡佳认为,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胡佳:中国疾控中心既是国家机关,也是科研性质,就是双重官僚主义,只不过是因为这个小小事件,曝光出来而已。 相关艾滋病中心的这些专家,获得数据库的访问权限,然后下载大量的,多达数十万人的数据。尤其是这些数据涉及感染艾滋病,还有就是,有些艾滋病感染者,他们是透过吸毒感染上的,他们所受到的歧视可能更多。

现年59岁的邵一鸣是中国全国政协委员,被视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艾滋病战略的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受事件影响,他失去中国疾控中心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资格。本台致电周四(1日)致电中疾控查询,不过电话无人接听。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