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外力滲透 寧夏清除回教“阿拉伯化”


2017.01.03
religion620.jpg 台灣政治大學學者丁樹範(左)表示,連串針對回民的新宗教政策,反映中共對管治能力缺乏信心。(政治大學網頁,拍攝日期不詳)中國社科院教授習五一(右)一直反對清真食品立法。她在互聯網透露,國家清真食品議案已被擱置。(微博圖片,拍攝日期不詳)

中國計劃調整回民聚居省區的宗教政策,要求嚴防當地伊斯蘭教“阿拉伯化”強調境外伊斯蘭教滲透是政治問題。消息指,寧夏地區正著手清除“清真標識泛化”,除少數商品外,其餘產品不得標識清真,提交全國人大的“清真食品管理法”議案也已擱置。(高鋒 報道)

寧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上月底在宗教工作會議上發言指出,中央認為,嚴防寧夏、新疆等地伊斯蘭教“阿拉伯化”現象,境外伊斯蘭教滲透,不是宗教,而是政治問題。

在李建華眼中,“清真概念泛化”是宗教極端化的初期表象,必須警惕,包括不能把阿拉伯語,作為回族語言,嚴禁學校開阿拉伯語班,強調宗教要走“中國化”道路,原則上不建新的清真寺,把宗教事務和社會事務分開。

世界維吾爾人大會發言人迪里夏提回應表示,中國當局對於在新疆地區,開辦宗教學校,一直有嚴格規定。

迪里夏提:除了中國政府規定的特殊部門,民間根本不可能集資、出資,建立宗教學校,而且私自在家,學習可蘭經,學習宗教常識,都會被指控成是非法宗教。中國想把維吾爾的伊斯蘭教,和世界穆斯林隔離。

在去年4月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有地方官員提到,市面上出現許多以清真為標籤的貨物,認為要從國家安全層面提高警惕,事隔大半年,據了解,寧夏己開始清除“清真泛化”現象,除動物肉油及其衍生品外,一律不得標識清真。相關部門採取聯合行動,從企業、超市入手,企業換包裝,超市下架,按要求要在本月底前完成。

與此同時,一直反對清真食品立法的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系教授習五一,在微博透露,國家清真食品議案日前正式被擱置。她指,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對清真食品管理法的立場,由去年的“盡早立法”轉為“尚需論證”,源於中央高層對問題的重視。

輿論認為,當局嚴防清真標識泛化,顯示當局擔心伊斯蘭宗教的勢力,會藉商品擴張極端主義,危害到國家政權。迪里夏提就指,當局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

迪里夏提:穆斯林的消費者只是顧及到,他的信仰的底線。各種壓力,加上市面上這些非管控的清真(商品)。對於信仰的限制和壓制,已導致當地局勢的動盪。日前發生的動盪和中國的政策有直接關係。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可能相應採取更激烈的抵抗。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7月,在寧夏視察時曾表示,要引導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堅決抵禦非法宗教滲透活動。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丁樹範表示, 連串針對回民的新宗教政策,反映中共對管治能力缺乏信心。

丁樹範:中國有句話,“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就是說,你自己先腐爛掉,然後才會長蛆。外來影響力當然不能否認是存在的,可是你內部的問題沒有處理,那當然成為外部影響力的溫床。的確新疆那邊回教徒的問題,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是一個無法處理的問題。他們可能是想用各種方法,把回教中國化。

丁樹範以清真食品為例,認為只是一個處理過程,和國家安全扯不止關係。他擔心,這種杯弓蛇影的心態,會使得中共的政策,超出底線。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