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深度介入臺媒運作 中國闢謠


2019.07.17 17:30 ET
hj717b.jpg 臺灣民衆反對中國大陸對臺灣媒體的滲透(法新社)

就在兩岸關係陷入無解僵局,臺灣又正值爲明年總統大選的造勢期,有外媒星期三披露,中國大陸政府深度介入臺灣媒體的運作,引發輿論譁然。

英國《金融時報》17日的報道引述消息人士說,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在涉及兩岸關係和中國相關議題的報道上,會直接向臺灣傳媒集團“旺中”旗下的《中國時報》和《中天》下達採編指令。中國官員也會透過向臺灣媒體駐中國的記者指定新聞內容和評論立場,以此“組織”針對中國的報道。

據悉,立場親中的“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2008年收購臺灣《中國時報》媒體集團時就引起不少爭議。當時不少學者及媒體人士擔憂臺灣媒體將和香港媒體一樣,漸遭親北京勢力影響滲透。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認爲,目前臺灣和香港受到的紅色滲透程度已經不相伯仲了。

“中聯辦也好,國臺辦也好,經常有各樣的指令,就找媒體的老闆去喝茶等,讓他們什麼報什麼不報。程度而言得看老闆有多大的風骨。以前媒體人、知識分子辦報,他們有風骨和堅持。但現在我們看到很多香港和臺灣的媒體老闆非常現實,要撈政治本錢或爲做生意而和大陸保持良好關係爲主,而不是說抱着媒體的責任和新聞理想。在這種心態下,這些老闆很多時候就會配合大陸方面的指令。”

臺灣公視新聞部下屬的新聞實驗室也就對此評論道,“蔡旺旺用媒體團結中共跟臺灣,中共讓蔡旺旺在中國的食品生意旺起來。”

《金融時報》的報道指出,北京政府長久以來依靠在中國做生意的臺商,來對臺灣政局發揮影響力。旺中集團下屬的《中國時報》和中天電視臺近期大量報道有關臺灣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新聞,催生了一股強大的“韓流”,對其競選活動起到很大的助選作用。

《中國時報》和中天電視星期三晚發聲明,強調有關報道是“惡意中傷的假新聞”。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則形容報道是民進黨政府“通過外國媒體炮製謠言”。

臺灣陸委會則批評國臺辦的回應“是其不當介入遭揭露後的慣用伎倆”,敦促北京當局“不要妄想把其內部箝制媒體手法套用在臺灣”,呼籲臺灣媒體及各界人士“認清中共對臺政治野心,切勿配合中共操作”。

資料圖片:臺灣部分媒體人出席在北京舉辦的會議(Public Domain)
資料圖片:臺灣部分媒體人出席在北京舉辦的會議(Public Domain)

《中國時報》前資深記者朱建陵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介紹了臺灣媒體逐漸被“赤化”的原因。

“現在全世界的媒體都不景氣。所有新聞往網絡上跑,媒體沒有廣告收益。現在都是商人來辦報。這種情況在臺灣就是臺灣商人都跟中國有這樣那樣的關係。我們知道辦媒體是不賺錢,這些商人爲什麼還要辦?他們當然有自己的政治目的,很自然受到(北京政府)的影響。”

與此同時,記者在對比《中國時報》以及其他臺灣獨立媒體在報道中國相關話題時,留意到《中時》自我審查的現象。

以香港2014年的“佔中”行動爲例,《蘋果日報》、《聯合報》和《自由時報》連續數天都以頭版報道這場震驚中外的民主運動,而《中時》的頭條則是體育、經濟或天氣等報道內容。

今年六四三十週年紀念期間,《中國時報》下架了所有“六四”相關報道。針對香港本月爆發的歷來最大規模遊行,《中時》則以臺灣兩政黨發生爭執的消息作爲頭版頭條。

另外,《金融時報》的報道說,臺灣媒體受到控制和滲透的狀況得到了蔡英文政府的關注和反抗,繼而陸續推出“民主防護網”、再度修正兩岸關係條例以及計劃制定禁止“中共代理人”法案。臺灣總統府發言人星期三強調,相關修法的必要性與急迫性不言而喻。

(記者:韓潔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