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对外投资风险不应独自承担?


2014.09.11 16:45 ET
M0103TH1photo1.jpg 中资业主四川兴力达集团入主托伦斯万豪酒店外观。 (酒店网站照片)

在北京和伦敦都设有办事机构的独立非营利性组织“中外对话”网站近日发表题为“中国对外投资风险不应由企业独自承担”一文。文章认为,中国应该结合“走出去”战略,建立新的对外援助体制,支持研究、咨询和民间机构走出去,一起规避海外投资风险。

中国目前是紧随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2013年外投资总额接近900亿美元.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时候,风险自然也相伴而生。虽然“中外对话”网站的文章说,“中国对外投资风险不应由企业独自承担”,但并没有明确具体什么风险。对此,美国迈阿密大学管理学教授陆亚东博士星期四表示:

“无论是在理论上, 还是在政策制定和实物方面,谈到风险,我们有一套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观点。例如,在运营或经营层次产生的风险应由企业承担,包括外汇有关的货币风险虽然也应企业承担,但一些保险公司和信贷组织由于企业的投保和借贷行为也可能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 当谈到投资的政治风险和各种不可抗力,企业只是风险的承担者之一。 ”

“中外对话”网站的文章引用有关媒体的报道说,“目前中国对外投资企业中,70%亏损;在今后10年间,中国对外投资将有一半亏损。”陆教授认为,这种说法太笼统,有时让人产生误解;因为70%亏损指哪些类型的中资企业,在哪些国家投资,投资于什么项目。陆教授推测,70%亏损可能是抽样调查的结果,不太可能是一个绝对的整体概念。 另一方面,企业亏损要放到时间长短的框架之中和企业在全球投资的总体和最后收益范围内加以考虑,不能孤立的看,例如今天的亏损或不盈利是企业为了长远的再投资考虑,是为了市场开发的考虑。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国际商务教授苏展博士星期四表示,谈到对外投资可能面对的风险问题,中资企业首先要练好内功,在投资国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和相关法律有充分的分析和风险评估,真正做到“三思而后行”:

“我感觉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盲目性比较大。国际投资或国际管理与国内不一样,如果不会面对,第一是文化差异给企业产生的经营附加成本和附加挑战,第二是制度差异和运行规则的差异与在国内经营关系、经营领导和有时凭胆量不一样。再者,投资的国家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政府运行方式也有所不同。不懂,你肯定要交学费。”

苏教授强调, 现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更多的是冲着目标市场获取的利润,对潜在的风险科学估计和客观分析不足。“中外对话”网站的文章说中国电力集团在缅甸的密松水电项目最终被叫停,项目让中方亏损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两百亿元。虽然项目在投资前几年,其目政治风险就有显露,但中国电力集团不仅不够敏感,而且把中国国内的一套带到缅甸,以为搞定政府要员,项目就能展开,结果缅甸政权变更,缅甸政府以顺应民意为由,使中国企业3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打了水漂。

尽管如此,陆亚东教授仍然看好中国对外投资的前景:

“首先,对外投资是中国必须要走的一条路,而且这条路一定会很长,不一定很容易。投资不易,但投资之后的经营其实比投资更难, 因为投资是一时之策,但是投资之后的经营确却是长久和艰难的。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企业也好,其它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也好,都要多学,多听,多看,多分析,多琢磨,尽量把将来的对外投资做得更完善。”

“中外对话”网站的文章还提到,中国目前的对外援助财政支出,与中国现今的对外投资规模和国际地位不相符。例如,美国2011年对外援助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0.2%,而中国只有区区0.03%。

(记者:闻剑 / 责编:嘉华)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