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考察”吉林產糧區 糧食危機浮上水面


2020.07.23 11:46 ET
000_1QF2EX.jpg 中國糧食危機浮出水面(AFP)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本週三(22日)在吉林省四平市考察,重點了解糧食生產情況。有分析認爲,習近平此舉可能與中國潛在的糧食危機有關。

中國南方水災、暴雨連綿之際,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突然到東北產量區吉林調研。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23日發文,22日下午,正在吉林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平市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同社員們交流。

 

 

在官方發佈的視頻中,習近平站立在玉米地旁對村民說:東北太重要了,在戰爭年代,只要中國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站立在玉米地旁。(視頻截圖)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站立在玉米地旁。(視頻截圖)

他說:  “這次來主要是看莊稼,現在的長勢很好。這裏的優勢是地勢平坦,人均耕地多,最主要還是黑土地,要保護好黑土地,這是耕地裏面的大熊貓。”

吉林省鐵嶺農民張一羣對本臺說,她是從新聞報道中得知習近平到梨樹縣。同樣種植玉米的張一羣說,她家周邊的玉米沒有習近平看到的玉米那麼好:“我家住在鐵嶺,今年東北就是大旱,根本就不下雨。我們這裏就下了一場雨,苞米(玉米)連到腰這麼高就禿掉了(旱死了),那就徹底扔了,不能除棒(收玉米)。我們家的早苗小棒(玉米秸稈)也不帶點(結玉米),因爲旱。”

習近平多次讚揚農民合作社模式

習近平在一個農機農民合作社瞭解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經營情況時說,要在全國實施各種不同的農業合作化道路:“你們走出了一條符合省情、縣情的農業合作化道路,土地平緩,適合機械化操作,黑土地得天獨厚,在這個基礎上整個農業的提高、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民素質的提高,在你們這都體現出來了。這個很好,走好農業合作化的道路,我們要總結經驗,在全國不同的地區實施不同的農業合作化道路。”

對此,農民張一羣說,中國南方下雨洪澇、北方無雨乾旱的情況至今未得到解決,龐大的南水北調工程並未讓東北受惠:“能解決啥問題啊?要是說旱了,苞米的穀粒長不出來的時候,人工降雨也對老百姓有利啊。現在僅有秸稈沒有棒(玉米棒)有啥用啊?老天爺不下雨,旱得沒有棒,習近平來關心關心,棒就出來啦?”

習近平又考察了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瞭解糧食生產及黑土層土地保護及生態環境等情況。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又考察了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視頻截圖)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又考察了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視頻截圖)

南方洪災多月農作物產量再受關注

今年中國27個省發生水災,暴雨洪澇災害導致南方多個省份的大片農田和農業設施被淹、被毀,成熟的早稻因強降雨無法收成,未成熟的早稻灌漿結實受阻;旱地作物也遭受漬澇災害。

新華社本週四報道,在湖南省安鄉縣大鯨港鎮,14000多畝農作物不同程度受災。中國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夏糧達到2856億斤,同比增長0.9%,再獲豐收,秋糧生產基礎較好。

有輿論認爲,今年6月開始出現大暴雨和洪水,當月農作物幾乎失收。習近平此次去吉林考察,主要是想確認下半年東北糧食產量。

東北農民擁護習近平?

吉林市居民周女士對本臺說,吉林民衆對國家領導人有依賴感而且看好習近平:“吉林這裏的官方人員思想普遍極左,他們很多人還停留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其他省市的人思想都比吉林開放。習近平上臺反腐敗,在老百姓看來要大刀闊斧改革,但是看來越反腐敗越腐敗。”

四平是吉林省的一個地級市,地處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生長多種農作物,是有名的東北三大糧倉之一。

 

記者喬龍 責編 胡力漢、何平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