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终身院士哈金教授——谈长篇小说新作《背叛者的地图》(下)


2015.03.20

《纽约时报》中文版于3月2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哈金:只爱国不爱家是一种病态》,介绍文章主人翁去年11月出版的新书《背叛者地图》。《不同的声音》就此话题专访了百忙之中的哈金博士。

目前在波士顿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教授创意写作课程的哈金,在以非母语的英语形式创作出版了十数本文学作品,并为他赢得巨大国际性奖项和文学声誉和奖项的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北京新闻出版总署庞大禁书作者黑名单上的“文学地位”。这一地位的确立,除了让哈金在上世纪以来的数十年中有家归不得,长期不得回国,以至无法见上临终父母最后一面之外,仅就中国大陆地区而言,与其他几位同期赴美求学创作,同期著书立说,甚至同期获得成功的美籍华裔文化人诸如严歌苓,陈丹青等,其文学地位,乃至因此带来的商业效应,个人收益乃至民间影响力,几乎都不成比例,后两位之间在政治立场,文化理念上或许大相径庭,但同样得益于“改革开放”时代,顺势一蹴而就文化界名人,富翁。而哈金呢?这位除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最高文学奖项美国国家图书奖/福克纳文学奖的获得者,上周访谈中所透露真实情况让人感到震惊——哈金于世纪末前无古人地同获美國國家圖書獎,福克納文学獎的长篇小说《等待》<WAITING> ,在“有幸”通过新闻出版总署政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至今的十余年中,作者拿到手的出版酬劳,不到五百元。

在上集中哈金教授和我们畅谈了同是军队出生,同时期出国深造,同为美籍华裔,同样的长篇小说创作者严歌苓,在畅销书和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沟壑。哈金说:

“海外绝大多数作家都不愿意进入主流,因为主流往往意味着保守,是被推翻的对象…大家对文学小说和畅销书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不像在国内把畅销小说跟文学小说混为一谈…靠畅销成名是短命的。”

进入哈金专访的下集。

给哈金的长篇小说《等待》带来巨大声誉的福克纳基金会,称其为“在疏离的后现代时期,仍然坚持写实派路线的伟大作家之一”。这让我们不由之间想起了王安忆。这位中国大陆长篇小说创作领域的“龙头老大”,红二代文学家,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畅销小说,严肃文学共享;时髦电影,流行视屏并举——长篇小说《长恨歌》的主人,成为《不同的声音》与哈金博士对话的末乐章的主题人物。

王安忆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我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写实主义者。”无独有偶,《理论学刊》2005年第07期一篇文学评论《谈王安忆写实主义小说观》,批评家李淑霞认为:

“在当下...后现代语境中,现实主义又几乎被各种各样...后现代主义思潮所淹没...然而...王安忆却发现,“现实主义小说才是最难做的,做出来也是最好的东西。”...她自己则自称是写实派、写实主义者。”

看上去很亲密。

让我们在哈金与这位在受访嘉宾至今被拒绝回归的祖国的创作环境中“谨慎的有些小心翼翼”的王安忆之间,寻找一些“恰恰相反”的元素。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