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人眼中的底层中国──评《消失中的江城》(中)(王丹)


2017.08.04
《消失中的江城》封面 《消失中的江城》封面截图

各位听众朋友,今天的热邮,继续向大家介绍《消失中的江城》一书。

我经常建议那些想了解中国的人,多阅读外国观察者的文章,其中的原因质疑,就是这些人外国人,因为来自外部,能够有更为独特的视角去看中国,因而得出一些非常独到的见解。这个特点,在何伟的《消失中的江城》一书中,表现的非常突出。

例如,他对作为同事,也是一位虔诚的中共党员的孔老师做了一番分析,他说:“(孔老师)是一位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共产党员。他仍然相信共产体制终究能成功,他相信如果这个体制想要成功,像他们这样的人必须付出某种程度的宽恕,耐心和忠诚。他们所相信的不是党的理论,而是一个观念:尽管社会有缺点,像他们这样的人仍然,而且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就某方面而言,这是一种民主的想法,或者至少他们满怀希望地期待再当前腐败的体系中找到民主。但他们就是无法忍受完全不参与这个体系的想法。”

分析研究中共的统治基础,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国家暴力是一种角度,谎言的实行和洗脑是另一种角度,还有犬儒主义的分析角度,等等。但是何伟的观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角度,就是那些中共统治的支持者其实内心很清楚这个制度存在的问题,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这些问题足以构成对这个制度的否定,同时,他们有无法放弃成为体制的一部分带给他们的那种成就感和参与感。这种现象,和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平庸的恶”有一点类似:这些人因为思想的匮乏,真心地认为自己在做一些“在腐败的体系中找到民主”的事情,这就是他们“虔诚”的原因。只要这样的人大量存在,中共的统治基础就还不会一夕之间崩溃。

再例如,作者用文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中国山河的画像:“插旗山往南陡直落入闢成梯田耕地的江谷,接近乌江的地方,土地被江东的小村落打断:从远方看起来显得淼小的师范专科学校,藉着烟囱将黄尘排入空气中的陶瓷工厂,长长的水泥突堤以及横渡乌江的老旧渡轮。河中水流迟缓,像在山丘之间摊开来的一匹长长薄薄的灰丝绸。”这幅画面就是真实的中国,在我看来,它比北京和上海更加真实。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其实夹杂了太多的虚假和非中国的东西,当然它也是中国,但是我们应当知道,这不是全部的中国。中国有着丰富的不同层面的图景,北京和上海是,何伟笔下的江城也是。一般的观察者看到的,往往是北京和上海代表的中国,包括经济的繁荣和政治上的宫廷内斗,但是除此之外,江城代表的中国被严重地忽略了,而忽略后者,就不可能全面地认识到中国。在这方面,何伟通过在地的眼光,给我们展现的中国画卷中的一个截面,不要说西方国家的大多数人看不到,就是中国人自己,那些居住在大城市的学者,90后青年世代,也不一定能有如此清晰的认识。

在何伟的书中,充满了这样的独到观察与见解:“中国缺乏一种传统:将自我建立在一套固定的价值观上,不管别人怎麽想。”,“这是任何共产党体系的一个典型模式:恐惧和疑心病从一个阶层传到下一个阶层,结果谁也不相信谁。”,“我几乎可以忍受他们的虚伪和谎言,但无法原谅他们完全缺乏幽默感。一旦你把笑声夺走,中国就变成一个狰狞的国家。”这些观点短小,犀利,深刻,值得读者反覆玩味和深思,而一个真实的中国的画卷,就这样在何伟的带领下缓缓地展开。(待续)

(文章仅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立场和观点)
网编:郭度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