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消费化


2004.03.09

关于科学消费化的问题,是一个物理系的美国教授向我提出来的。他很想听听人文学者对"当代"问题的看法(他特别对"contemporary"这个词提出讨论),我告诉他:我现在一听到"科学"就要脚软,因为全世界现在满坑满谷无孔不入的都是"科学",科学技术已经垄断了"当代"生活的全部。

没想到,他问我:"当代"生活里,谁还真正在乎什么是"科学"呢?"科学"的真义,早就被扭曲了!

按照这位物理学教授的观点,科学,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用理性的知识去"发现"、"创造"、"制造"和"设计"以造福社会的的努力。可是,我们今天大学里学"科学"的学生,有多少人是真正为"发现"和"创造"而来?他们一般都为钱而来,因为这个社会被教导成"科学"是最能赚钱的工具。他们看中的是消费科学或者科学的消费,而不是科学本身,他们想学的只是赚钱的技巧,而不是理性的、有创造意味的知识。

教授说:我们当学生的时候,好强的男孩子比赛的是设计电脑程序,现在呢,是比赛玩网上各种古怪游戏,因为会玩的就能即时赢钱!"科学对当代生活的垄断",也许在全球范围内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但在"当代"美国,却是个大大的例外。今天一般的美国孩子,谁不是视"科学"为畏途,能逃离数学、物理这些最基础的科学知识越远越好的呢!你到各个研究所、实验室看看,那些还在认真"干科学"的,至少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外国人,尤其是亚洲面孔的人。你想想,"科学"在理性的、价值的、创造的和产出的源头上断了根,剩下的只是科学的消费,然后是由消费需要变化出来的各种"科学"假象的垄断,满世界现在充斥的,其实只是已经完全消费化的"科学"--那不就是科学的末路吗?

听惯了多少年关于"文学的死亡"、"诗歌的死亡"、"艺术的死亡"等等人文主义的牢骚,这是我第一次从一位物理学教授口里听到了"科学之死亡"的忧虑。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主导的信息时代,也许每一个专业行当都会有自身生存的危机。但在中国大陆的现实中,"科学至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等,尚是方兴未艾的社会性热潮,似乎离"科学的危机"和"科学的死亡"还远得很。其实大不然。科学的尊严为一种垄断性的权力所腐蚀,其实早在上一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发生过了。不是有知名科学家以"太阳的热能"理论,论证过"亩产万斤的卫星田"的可能性吗?正是这一个"论证",直接以"科学"的名义支持了当时中共中央极左的错误政策,造成了1959-1963年三四年间,在全国饿死三、四千万人的大饥荒、大惨剧。

在今天遍及全国的"造假"与"打假"热潮中,借用科学知识造假,从实验室通向造假市场,使得各种"毒酒"、"毒米"、"毒油"、"毒肉"等等泛滥成灾、为祸全国,以假乱真的程度到了"科学"都无以辨识的地步,不正是这种垄断性的"科学的消费化",表现在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最明显和最恶劣的现实后果么?从权力的垄断,到金钱的垄断,再到消费的垄断,这三种垄断权力的合谋关系,正是造成今天中国大陆从官场腐败到学术腐败再到科学腐败的根本原因。如此看来,消费主义挂帅的"全球化"大潮,不但垄断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成了凌驾于"科学垄断"之上的更加无所不用其极的世纪大垄断,这,真是令人想起来最为怵目惊心,并需要引起特别的警惕的。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