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古巴見聞錄 (八):讓人流連忘返的舊古巴

我們在前面幾周的節目中介紹了今日古巴,從物資的極度匱乏到街道和建築的破舊,再到無處不在的“老大哥”,似乎這個國家一無可取之處。那麼,為什麼每年還有那麼多的外國游客湧向古巴呢?如果說他們都是衝著古巴的自然風光而來,那麼加勒比海地區還有很多度假聖地,而且在物資供應上比古巴要充足多了,加上國際貨幣可以自由流通、和當地人可以不受限制地交流等等,這些是古巴完全不能相比的。

2010.05.20
Old_Cuba305
哈瓦那的一個餐廳的門口。(寒山2010年2月拍攝)

古巴之所以吸引外國尤其是西方游客,最大的秘密不是它的自然風光,而是還沒有完全被卡斯特羅的革命摧毀的那個舊古巴的魅力。

從1511年到1959年,先是西班牙殖民者,然後是美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先後在古巴經營。像任何壓迫和剝削一樣,漫長的西方殖民主義的歷史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但另一方面,殖民主義時期也是西方文化和古巴本土文化交彙的時代,西班牙人和歐美國家既然把古巴作為自己的殖民地或者勢力範圍,它們就在這裡苦心經營,從城市規劃到街區布局和建築設計,即使百年過後,仍然看不出一點疏忽馬虎的地方。古巴舊城區可以說是一步一景,充分顯示了歐美文化和加勒比風情相結合的特色。如果說西方殖民主義對殖民地國家欠下債,那麼哈瓦那舊城區的精致和典雅就可以看作是它們對這筆歷史舊帳的某種償還,何況這種成就也凝聚了古巴各個族群勞動人民的血汗。

哈瓦那舊城區的特色之一,是那些數不勝數的高大宏偉堅固的建築物。巨大的石塊、高聳的石柱、寬闊的窗戶,無不讓人嘆為觀止。那些厚實堅固的木門常常有三、四米高,門框邊的各種雕刻處處都值得細細觀賞。建築內部,常常是一進門就是一個高達十多米的寬敞的門廳,四壁和天花板上都鑲滿了壁畫和雕刻。門廳過後是一個花木扶疏的院子,裡面常常見到精美的雕塑。此外,教堂和修道院的建築在舊城區也比比皆是。這些天主教建築的莊嚴、肅穆和幽深為哈瓦那增添了神聖的氣氛。

舊城區的另一個魅力是點綴在古建築之間的廣場。在周圍高大的古建築環繞下,這些廣場都由各種色彩的石塊鋪成,有的在當中修築一個花台。周圍是酒吧和飯館,外邊的走廊上放著石頭的桌椅。這些廣場不但是外國游客流連忘返之地,也給那些居住在破舊窄小的房屋中的古巴人,尤其是少年兒童,提供了活動場所。

舊哈瓦那的另一個特色是對文化和歷史名人的紀念。在很多小廣場上都可以看到這些名人的紀念碑。例如古巴國父何賽 馬蒂,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領導人玻利瓦爾,和在古巴做過研究的19世紀德國著名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洪堡等等。

殖民地時代也留下了多元文化的豐富資源,形成了古巴人能歌善舞的特色。很多飯店裡都有以黑人和拉丁文化為主體的小樂隊,為用餐的游客助興。入夜,在那些小廣場上,更有專業的歌舞演員表演。沒當表演告一段落,這些樂隊和歌舞演員都會要求觀賞者付一點小費,但從不勉強。一般來說,游客都樂於捧場,很多人非常大方。

說實在的,在古巴如果僅僅停留在舊哈瓦那的這些專門為外國人保留下來的地段,觀賞古典建築,享受各種美食和音樂歌舞表演,加上參觀博物館,人們仿佛回到了革命前古巴那優雅的氛圍,根本不會意識到他們置身於一個獨裁極權國家,唯一提醒他們的是那些無所不在的“老大哥”的化身--警察、保衛革命委員會的牌子和其他監視人員。而當他們一走出這些地段,貧困、污染、破敗的哈瓦那立刻把他們拉回現實。在這個現實中,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是值得一顧的。

卡斯特羅的革命糟蹋了舊哈瓦那,毀滅了那個哈瓦那代表的文明。如今,正是那個舊哈瓦那還沒有被他毀滅的一小部分在為他的政權提供外彙,養活他的軍隊、警察和各種專政機構。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