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评论:“二氧化碳中美国”第一次联合行动

昨天(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政府宣布了第一个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那就是,以二零零五年为基数,二零一零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密度要减少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五。就在中国政府公布这一计划的前一天,美国政府已经公开作出了要在二零二零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百分之十七的承诺。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承诺还包括到二零二五年减排百分之三十、二零三零年百分之四十二、二零五零年百分之八十三等分阶段的目标。

2009.11.27

自从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弗格森二零零七年提出“中美国”这个概念以来,“中美国”在世界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实,在政治、经济上把中国和美国强拉在一起在当下的确还有些牵强,因为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世界的百分之七左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也排在第一百多位之后。中国在经济上还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在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上更是迥然而亦。

但是从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看,将中美两国称之为“二氧化碳中美国”倒是名副其实。首先,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排放国。他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二零零六年分别为全球排放量的百分之二十一点五和百分之二十点二;加在一起占全球排放量的近百分之四十二。紧随中、美之后的三个排放大国是俄国、印度和日本,他们的排放量分别为百分之五点五、五点三和四点六。将他们的排放总量加在一起也少于中、美之间的任何一个国家。

其次,“二氧化碳中美国”在减排行动上比起其他国家来都要慢得多。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一再强调,在减排行动上,发达国家必须承当更多的责任;而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除了对温室气体的危害性在科学上尚存争议之外,也认为如果中国这个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不承担任何义务,任何全球性的二氧化碳减排行动都不会有实质性的意义。 “二氧化碳中美国”的消极态度,一度使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谈判陷入僵局。

也正是因为如此,“二氧化碳中美国”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召开的两周前分别提出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具体行动计划,立即在国际社会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在减排行动上一向态度积极的法国总统萨科奇立即称赞道:“奥巴马和中国领导人最近发表的声明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国际能源署的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也认为美、中两国的行动计划是对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努力的一个积极贡献,而且对这两个国家、尤其是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具有重大的意义。

有必要提到的是,中国的减排计划在实际结果上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迷人。事实上,中国的计划还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减排”计划。而是一个“增排”计划。美国、欧洲、日本等提出减排目标是二氧化碳的绝对排放量;而中国政府在行动计划中使用的是“排放密度”,即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一个相对排放量。如果以二零零五年为基础年,以二零二零年为目标年,按照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百分之八、二氧化碳“排放密度”最终减少百分之四十计算,届时中国的绝对排放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会是二零零五年的两倍左右。到那时,中国的排放量将是美国的二点四倍以上。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