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评论】理解社会溃败时代的中国政治
2014.05.20
上周,关心中国政治的人不会不注意到两个新闻事件,国内方面就是曾庆红意外在上海亮相,另外一个事件就是越南的反华暴力浪潮。我同意这样的判断,那就是这两个事件会对习近平带来很大政治压力。有朋友评论说,习近平现在不是四面出击,而是八面出击,这样做对自己非常不利。
这让我问自己一个问题,习近平为什么会这样做?是有意为之还是失控?经过一番思考,我的回答是,与其说是有意为之,不如说是别无选择,因为总的来说,习近平的选择是大势使然,这个大势就是中国社会的溃败。
当然有很多人更愿意从习近平本人的能力、价值取向乃至性格来分析。我同意,换了别人,领导风格会有很大不同,但现在看来,谁上台都无法改变中国社会全面溃败的大势。因此,谁上台都会做出很多和习近平差不多的选择。比如反腐,从现在知道的腐败事实看,你无法想像,换了别人做总书记,就不会像习近平那样去反腐,因为周永康的案情说明,你不打老虎,老虎就会吃掉你。
顺著这个逻辑,新领导人必然要对以前的领导人"翻脸",或"过河拆桥",否则就打不了老虎。既然内部危机如此严重,为什么还要在国际上咄咄逼人呢?明显的原因就是要掌握军队的控制权,没了枪杆子,打老虎也会被老虎吃掉。
接下来就是意识形态的主动出击和左右开弓,虽然习近平的人马写不出像样的东西,但他们还是很自信,他们既不在乎自己强词夺理的文字能否打动读者,也不在乎自己的傲慢和自大会导致对当局不利的政治影响。他们相信,打击宪政派和压制毛左不仅必要,而且相信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后果。
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有不少理论来解释,如后极权社会理论,社会原子化理论。我相信当权者未必了解这些理论,但他们看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溃败的中国社会,各种意识形态都失去效力,意识形态话语仅仅是各种具体政治利益的招牌。因此,只要看清这一点,就可以根据当权者的利害来选择打谁不打谁,选择如何打。比如打击鼓吹宪政和公民社会的政治力量,在当局眼里首先不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打击美国在中国的代理人问题。
难道他们没有看到宪政和公民社会主张所指向的真实问题吗?当然看到了,但他们宁愿不使用西方的意识形态话语来谈这些问题。潘维最近一篇文章就代表了这种心态和思维。这篇题为"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的文章,试图回避"公民社会","自治"这些当局敏感的政治术语,用一套中国化的治理话语来讨论中国社会溃败的治理危机和解决之道。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ggzhc/article_20140518106128.html
潘维的这个路子能走通吗?我认为不大可能。因为大溃败的中国社会完全靠官僚体系在支撑,官僚绑架了中国社会,不论使用什么样的话语来推进实质性的基层社会自治,都意味著对官僚体系的颠覆,因此意味著对当权者的挑战。
这样一来,是否意味著如果习近平"管控"国际冲突和国内冲突出了大错,中国就有可能爆发一场大革命呢?我认为习近平若出大错,最大的可能不是爆发革命,而是领导层的调整。大溃败的中国社会一时难以爆发革命,主要原因就是汉娜.阿伦特说过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百年前列宁、毛泽东那样的职业革命者,而中国已经完全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秩序的一部分。由革命者建立的中共政权嗅觉极灵敏,革命者的成长因此而格外困难。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在很大程度上绑架了全球资本主义,潜在的中国革命者也很难从西方那里得到真正的支持。
那中国不是就没希望了吗?我认为也没有必要悲观,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信息传播敏捷,知识丰富,政治参与和政治博弈一定会有前人没有的选择。(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