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中国政府为什么不愿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货膨胀--胡少江


2004.06.18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中国政府自今年初以来采取各种措施试图防止和控制通货膨胀,但是五月份的物价上涨指数仍然高企不下。与去年同期相比,消费品物价指数上涨了百分之四点四;生产品物价指数上涨了百分之五点七。这个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七年来的最高水平。由于担心中国政府可能通过提高银行利率来对付通货膨胀,中国的股市作出了迅速的反应,上海、深圳两个股票市场在这个星期一都有不小的跌幅。

与市场的普遍预期相反,中国人民银行对是否加息的问题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虽然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多次表示,是否加息要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化决定,但是在统计局公布今年五月的物价指数后,人民银行的其他负责人却直接否认了近期加息的可能性。显然,中国政府当前还不愿意采取提高银行利率的方式来遏制通货膨胀。

不少分析家认为,不愿意通过加息控制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中国经济会由此产生硬著陆。九十年代中末期以来,中国一直在通货紧缩中徘徊。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减缓不断增加的失业压力,中国政府连续多年采用大举借债的扩张财政政策和不断降低利息的扩张货币政策。这个状况自去年九、十月份以来发生了变化。在连续多年物价负增长和低增长后,中国物价开始出现了快速上涨的势头。但是,中国的基本经济问题,尤其是大量的失业人口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如果贸然加息,很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失业人口进一步增加,社会福利负担进一步加重的局面。这是中国政府所难以承受的。

不愿意加息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的担心。各级地方政府支持的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能源、交通、城市建设和房地产等项目的建设是去年以来形成物价上涨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大量中小型私有企业的经营环境仍然十分困难。如果单纯采取提高银行利息的方式来对付通货膨胀,一方面对那些依仗国家支持的大企业未必能起遏制作用,另一方面却很可能造成一批本已处境艰难的私有企业担负不起成本的进一步上升而迅速倒闭。

对提高利率的有效性的怀疑也是中国政府不愿立即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中国出口贸易的连年大幅度增长,巨额的贸易顺差和国际收支顺差引起了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强烈关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度十分普遍和强大。如果现在加息,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利息差距。很可能推动外汇的投机性流入。而为了减缓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人们银行势必出面抛售人民币和购买美元,而这样做等于是增加人民币供应,从而将抵销提高利息遏制通货膨胀的效果,甚至还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中国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承受力差是众所周知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被普遍认为是国民党政府失去人心并最终失去政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此后三十年,中国物价基本是在中央政府的牢牢控制之中。改革开始后的八十年代的通货膨胀则是导致民众不满以致八九民运的爆发一个直接导火索。现在,消费品物价指数已经大大高于居民的储蓄存款利率,这意味著普通民众的利益每天都在遭受损失。因此民间的不满正在积蓄。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一份民意调查已经表明,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担心和不满已经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中国政府正处于一个两难境地:既不愿贸然使用银行加息的手段遏制通货膨胀,又不能对通货膨胀的增长势头无所作为。这恐怕是在今后几个月里困扰中国政府的一个大难题。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