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审计风暴"之后的尴尬


2004.07.12

不久前,大陆总审计长李金华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年度审计报告,掀起了一场所谓"审计风暴"。大陆媒体之所以称之为"审计风暴",是因为这一次的审计报告,以空前未有的程度公开了大陆一些权势部门在财务方面违规和违法的惊人事实。一位人大常委对媒体承认,"从未见过如此严厉而坦诚的报告"。

据大陆媒体报导,有24个政府部门,40多亿资金出了问题。赫然列在这个审计报告黑名单上的,有大陆权势最大的政府机构,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有前总理李朋的亲信长期控制的国家电力公司,还有大陆政府宠爱倍加的北京大学。连日来,一些媒体顺势跟踪采访,使这些机构颇为狼狈。

与媒体的高调报导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大陆当局,尤其是审计机构对这一审计报告的低调和淡漠。大陆最高审计机关的表现,就好像一个人在大街上扔了一枚炸弹,却摆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种态度,更让人感到这一事件之背后大有文章。

海外一些人立即评论,这是胡锦淘、温家宝射向江泽民及其同党的一支冷箭,使江处在不利的地位。这种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我还是很难感到信服。不错,审计报告的公开,确会在百姓中造成有利胡、温而不利江李的舆论,因为大陆各权势机构普遍营私舞弊,毕竟是在江泽民时代泛滥成灾的。但是,从政治策略的角度,胡、温有意炮制这样一个打击江家势力的审计报告,未必是上策。因为谁都知道,审计报告揭露的问题,不仅江家势力的人和机构有,不是江家势力的人和机构也有。选择这样一种手段来打击异己,搞不好会伤害了自己。

从大陆媒体的报导来看,"审计风暴"之源可能不是胡、温,而是人称"铁面审计长"的李金华。李金华虽然是一个高官,但是,在一党专制的大陆,一般情况下,他个人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做出如此政治敏感的审计报告的。但是,大陆媒体在报导这次"审计风暴"的时候,特别突出地报导了李金华个人,对李金华赞扬有加,有人甚至用"忠勇"二字来形容李金华。

我认为,大陆媒体突出李金华个人在这次"审计风暴"中的作用,是有来由的。大家都知道,目前大陆的政治局势非常微妙,胡、温名义上是首脑,但是,江泽民还有足够的政治力量来牵制他们。这样一种微妙的政治均衡,给一些派系背景不强的高官,制造了特殊的机会,他们可以更多地从个人的偏好出发行事。李金华掀起"审计风暴",就是超越了某些"潜规则",利用公开规则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当然,李金华这样做,一定是经过精心计算的。他不仅考虑到了各种政治力量在目前特定的政治形势下,能够接受的底线,同时,也做好了丢官的准备。正是他不怕丢官的气势,使各方面,尤其是使江家班底无可奈何。

但是,胡、温未必就是此次"审计风暴"的大赢家。大陆的正式规则,虽然授权李金华对权势机构进行审计,但是,并没有授权他追究责任。李金华敢于如此"严厉和坦诚",多少与这种安排有关系。因为审计机构把问题揭露出来就算是尽责了,而"问责"的难题则属于其他的部门。

对于大陆的一些执法部门来说,"审计风暴"使他们陷入尴尬境地。因为这些部门的领导人,未必像李金华那样,做好了与权势部门正面冲突的准备,更不想跟著李金华失去自己的乌纱帽。但是,李金华的"审计风暴"既然已经把一些权势机构的问题暴露出来,他们如果不"依法办事",也很难对舆论交代。

真正的难题是,李金华"审计风暴"所暴露的问题,并不是什么个别、极端的现象,而是比比皆是。过去,哪一个违规者会被处罚,是由特定的政治游戏规则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李金华或审计机构来决定的。李金华的"审计风暴",事实上在改变旧的游戏规则,但新的规则是什么呢?谁也不知道。我们看到,大陆执法机构对"审计风暴"暴露的问题明显抱迟疑和拖延的态度。可是,如果"审计风暴"以虎头蛇尾告终,就必然会让许多人对胡温新政感到失望。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