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中國應該爭取在制訂國際貿易規則中發揮作用


1999.12.02

正在美國城市西雅圖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三次部長級會議舉世矚目。雖然數万名抗議者的示威活動使得預訂的會議開幕式不得不取消。但是,有備而來的各國部長們仍然從容不迫地開始了正式議程。由此可見各國政府對此次會議的重視和期待。 自1998年在日內瓦召開的世貿組織第二次部長級會議以來,設在日內瓦的西雅圖會議籌備机构收到了來自130多個成員國提出的160多條建議。其中那些在這次部長級會議上達成共識的建議將決定今后數年世貿組織多邊貿易談判的時間表和內容。 中國政府派出了以對外經濟貿易部部長石廣生為團長、以首席貿易談判代表龍永圖和駐美大使李肇星為付團長的陣容強大的代表團前往西雅圖。可惜的是,由于中國尚不是世貿組織的正式成員國,中國代表團只能以觀察員的身份列席此次會議。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失去了影響制訂今后數年世貿組織多邊談判日程及內容的机會。 由此令人想到近兩周來國內外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种种議論。這些議論大多集中在中國入世后在一些具体領域的利弊得失,如對紡織和服裝業會有何影響,對汽車、電訊、銀行業會有何影響,等等。這些無疑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似乎少有人提及加入世貿組織將有利于中國在制訂國際貿易規則的過程中發揮積极作用。 世貿組織以及其前身國際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的談判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每一個回合的談判都曠日持久,例如,從1986年到1994年的烏拉圭回合的談判,歷時七年有余。在此之前從1973年開始的東京回合的談判也長達六年之久。不僅如此,每一輪談判的結果大多具有時效性。通常在協議中都標明進行下一輪談判的時間。這些性質和特點使得成員國十分注意積极影響談判議程的制定,并且在談判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為各自的利益進行激烈地討价還价。 以農產品貿易談判為例。已簽署的農業貿易協議是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結果,它几乎涉及所有那些影響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重要問題,包括農產品關稅和配額、農業特別保護、各國政府對國內農業的若干財政支持、出口補貼、農業生產對社會的多方面影響等等。這個協議明确指出,協議簽約國應該在2000年初開始新的一輪談判,以解決若干懸而未決的問題和一些隨著形勢的變化而產生的新問題。 有鑒于此,在西雅圖會議之前,美國總統克林頓明确提出了美國參与新一輪農業談判的戰略目標,即要求歐洲共同体成員國實行一系列讓步,以增加美國農產品進入歐洲市場的机會。這些讓步包括降低關稅,減少出口補貼,減少造成農產品价格扭曲的其他補貼,以及為運用生物工程技術生產的農產品開放市場等等。歐共体則明确表示,由于農業對歐洲農場主的生活水平以致生存影響极大,它在某种特有的文化的意義,歐洲不會在談判中作出讓步。与此同時,一些出口農產品的發展中國家也提出,應該限制發達國家援引特別保護條款而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進口設置的重重障礙。總之,所有涉及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有關各方都有非常明确的談判目標,都為在即將開始的下一輪談判中爭取最大利益而竭盡全力。 中國在國際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中占有相當的份額。根据世界貿易組織1999年年度報告,1998年中國農產品出口額達142億美元,占當年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的2.6%,居第12位;同期中國農產品進口額達126億美元,占當年世界農產品進口總額的2.1%,居第13位。當一些農產品進出口份額小于中國的國家都在國際貿易談判的舞台上紛紛為他們各自的利益縱橫捭闔、折沖樽俎之時,中國卻不得不站在一旁旁觀。這恐怕是那些入世的反對者所始料未及的吧! 農業協議的談判是如此,其他領域的談判也是如此。中國實在應該結束自外于世界貿易体系的日子,在遵守各項國際義務的同時,早日坐到制訂國際貿易規則的談判桌旁。(自由亞洲電臺 粵語部評論節目)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