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是開發大西北還是加速城市化--評中共新的經濟發展方針


1999.12.19

改革開放二十年,中國大陸的經濟實現了舉世矚目的高速增長。但是,近兩年,大陸經濟的增長速度明顯下滑,有跡象顯示,大陸近几年官方的增長數字,水分相當大。明明失業不斷上升,但是經濟增長還有百分之七的速度,怎丰i能呢?于是,人們普遍發生一個疑問,大陸的高速經濟增長是不是已經成為過去?不少海外的人士,更是直截了當地向中共領導人提出大陸經濟能否繼續增長這個問題。中共領導人答之以"沒問題",而且反复宣傳自己新的經濟發展戰略,企圖令外國人對大陸經濟持續增長保持信心。所謂開發大西北,就是他們最得意的一個方針。 了解中國的人都很清楚,中國大陸的西北雖然尚大有開發的余地,但是,把開發大西北作為十几億人口收入增長的主要源泉,實際上是十分荒唐的。且不說中國的西北地區大部分缺水,即便在有水的地方,由于平均人口密度低,地形复雜,在大西北搞基礎設施投資,比東部地區的效益要低釵h倍。中共現領導人多出身工程師,這個簡單的帳,不應該算不過來。那他們為什五n選擇這個事倍(工力)半的經濟發展方針呢?難道,中國大陸非開發大西北,經濟就不能增長了嗎? 事實當然不是如此。雖然大西北的開發是必要的,但是中國大陸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空間,并不在大西北,而在加速城市化。中國大陸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大約是百分之三十,其他同等發達程度的國家,城市化水平一般都超過了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中國大陸的城市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其應有的水平。導致這种結构畸形的原因,主要是中共多年來限制農民向城市移民。 城市化水平低,對大陸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一系列极其嚴重的后果,如環境污染,資源條件惡化,城鄉收入差別擴大,等等。對于經濟增長,城市化水平低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居民消費需求不足。這一點,是近兩年大陸經濟增長乏力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大陸如果能夠加速城市化,就有了一個极為有利的經濟增長源泉。大陸現在有九億人口在農村,不加速城市化,今后十年會超過十億。他們的土地很難增加,收入也很難增長。但是,如果這十億農民,有三億轉變為城市人口,就等于把大陸現在的城市人口翻了一番。試想一下,這將會產生多大的消費需求?!既然如此,那中丹@領導人為什中ㄣㄔX加快城市化呢? 首先是因為現中共領導集團不懂經濟,他們的思維受到過去政策的很大制約。江澤民,朱鎔基等主要領導人至今對城市化缺乏認識。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政治本能,使他們害怕農民進城。他們感到,現有的三億城市人口,已經讓他們難以應付,如果讓更多人進城,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壓力將不堪承受。 讓農民自由向城市遷移,對中共當局最直接的挑戰,就是使農村的貧困人口流入城市,導致城市貧困人口大量增加。目前,中共當局的貧困線是根据戶口來划分的。城市人口的貧困線要遠高于農村的貧困線。新華社最近公布了大陸主要城市的貧困線,最低的是人均月收入不足一百五十元左右,最高是上海,人均月收入低于二百八十元,就可以享受政府的收入補助。按照這些貧困線標准,中國大陸有几億農村人口可以享受政府的收入補助,但是,根据新華社的報道,大陸總共只有兩百八十万城市居民享受政府的低收入補助。很顯然,如果讓農民自由獲得城市戶口,達到這些貧困線標准的人將會增加數十倍,大陸當局根本不可能對這丹h人實行收入補助。 開發大西北的發展方針,反映了中共當局不敢讓農民進城的頑固心態。他們宁可浪費大量的投資,制造虛幻的發展前景,也不敢給農民自由遷移的權利。說穿了,這是一种极為自私的選擇。城市化,也就是農民進城,是實現現代化所必須的一個過程,推遲城市化就是推遲中國的現代化。把貧困留在農村,并不能消滅貧困,而只能推遲消滅貧困。加速城市化,固然會增加城市貧困,但是,在總体上,會增加農民的机會,減少農村的赤貧,因此是得大于失。 中共領導人之所以竭力推遲城市化,是因為他們直覺地認識到,給農民自由進城的權利,要求他們作釵h重大的改革,而改革會給他們帶來風險。為了回避這些風險,他們宁可把加速城市化帶來的難題留給后人。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