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中国将向外国投资者出售国有企业不良贷款


2001.05.10

昨天在伦敦出版的《金融时报》透露,中国正加紧准备向外国投资者出售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国有企业不良贷款。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杨开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将于六月派团前往美、欧有关国家招徕外国投资者。据报道,华融公司计划首批出售的国企不良贷款大约价值二十亿美元。预计,信达、东方和长城等三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也将有同样的举动。 中国政府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日前的一次谈话证实,这一计划事实上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楼绩伟说,原有的国有企业部分不良资产已由银行划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正在和财政部等几方面探讨是否可以利用利用外国投资者来实施进一步的债转股。 据悉,这个方案的大致轮廓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一部分其掌握的国有企业企业的债权给外国投资者;外国投资者在购入这些债权后,可以经由一定方式将其转化为有价证券而取得足以控制企业的股权;同时国有部门也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后对外国人手中的债权或股权再进行回购。十分明显,这个方案实际上就是通过洋人之手来推行债转股。 为了解国有企业的巨额不良债务问题,中国曾经尝试若干方案,但是大多效果不佳。现在,又试图用进一步市场化的办法,并且直接借助于外国资本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肯定这个方向是不错的。但是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暴露了国企亏损问题的复杂性和中国政府对这一痼疾的无可奈何。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提出债转股方案解决长期亏损的国企问题已经近两年了。两年来,四家新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工商、建设、中国和农业四家银行手中接收了国有企业的一万三千亿元人民币的债权。但是,在陆续与一百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签订债转股协议后,这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很快发现,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环境并没有发生变化,债转股仅仅成为勾销国企赤字的帐面游戏。成为股东的资产管理公司事实上在企业的的经营、、管理决策上无能为力。因此,他们逐渐失去了通过将手中的债权转变为股权、从而参与国企管理并将之改造为盈利企业的信心和兴趣。这便是他们当前急于将自己掌握的国有企业的部分债权向外国投资者出售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理论上说,只要潜在的投资者与当前的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盈利前景和偿还债务的能力有不同的预期,就可以达成买卖双方都满意的交易。在这里,债权仅仅是一种被交易的商品而已。从实践来看,金融机构之间买卖彼此手中持有的债权和债务也是国际资本市场的一项正常业务。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际金融组织和西方有关国家的政府在出面解决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时,也曾有效的运用过这一手段。由此看来,中国向外国投资者出售国有企业不良贷款的方案似乎也应该是可行的。 问题在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普遍是谈虎色变,对购买国有资产十分谨慎。现在他们究竟有多大兴趣和勇气来购买那些亏损的国有企业的债务,不仅仅取决于价格,还取决于他们对未来数年内中国国企经营环境变化的判断以及价格之外的其他交易条件。 例如,中国政府是否允许他们根据企业的经营需要自由的裁减剩余人员和改组管理层等等。而这些问题都是些让中国政府头痛的久而未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难题,绝不是作为交易一方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谈判中所能向外国投资者承诺的。事实上,如果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能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又何至于急于将手中的资产出售给外国投资者?如果他们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又如何能说服外国投资者来购买这些债权? 解决中国国企亏损的问题,无论如何也绕不过这些难题。国有企业的政府主管部门绕不过去,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绕不过去,外国人来了也绕不过去。为了捞取政治上的宣传效应,中国政府过去出了不少华而不实的虚招。看来这条路也走到了尽头。不知道这次向外国投资者出售国有企业不良贷款时会不会来点真格儿的。如果还想一如既往地玩虚的,恐怕外国人不会跟你玩。如果真打算为外国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不尽要问,为什么不为中国的资产公司或私人投资者解决这些问题,而非得把好处让给老外?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