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兩個完全不同的“改革”--胡少江


2006.02.24
labourWeight200.jpg

去年三月全國人大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宣布,二零零五年是中國改革的攻堅年。一年過去了,除了在四萬多個億的預算內和預算外政府收入中拿出了二百多個億免出了農業稅以外,中國似乎無法拿出一些像樣的“改革攻堅”的成果。相反,對過去二十多年中國改革的公開批評卻不斷增多起來。按照中國媒體的說法,對改革的反思似乎代替了改革的攻堅。

其實,這種對改革的反思是從民間社會的不滿自發開始的,九十年代末期以來,隨著數以千萬計的股民在股市上被掠奪得血本無歸、隨著數以千萬計的國企工人下崗後生計艱難、隨著醫療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失敗、也隨著中國的改革不斷產生著通過侵吞國家資產而發跡的億萬富翁、更隨著各級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對城市居民的住宅和鄉村農民賴以生存的耕地的瘋狂掠奪,民間社會對所謂改革的不滿日益集聚著。

去年,兩位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的郎咸平和香港科技大學的丁學良─對中國的改革和自認為在改革中立下汗馬功勞的經濟學家們的評論,將民間長期集聚的不滿一下子釋放出來,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郎咸平通過發表他和他的學生們的研究成果的方式,指責中國的國企改革實際上是官方縱容下的國有企業經理們對人民資產的赤裸裸的搶奪,他指名道姓地將國內有名的若幹明星“改革企業家”盜竊國有資產的手段一一道來。

過去二十八年,中國前後經歷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改革”。

時隔不久,社會學家丁學良隔山開炮,指責中國的官方經濟學家們定位含糊,一方面以學者的身份假充中立,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卻與盜竊國家資產者暗相勾結,並從中分得一個不薄的份額。這位哈佛大學畢業的學者更是嘲笑中國真正夠格的經濟學家不超過五個。這兩個地處邊遠的香港教授,搞得個神州大陸一片嘩然。一時間,舉國上下,出現了民間鼎力支持、在朝的官、學兩界卻萬馬齊喑的十分尷尬的局面。

中國官方對此基本沒有做出正面回應,但是由於對民間輿論的畏懼,不得不停止了一些本來很快就要出台的改革方案。除了一兩位經濟學家們出來說了一些要善待改革者和企業家等不痛不痒的話之外,所謂的主流學者們也沒有做出令中國民間信服的回應。但是,在出現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的被輿論界戲稱的主流學者們“集體失語”之後,他們最近開始陸續發表了一系列評論性的文章,試圖扭轉這種被動的局面。

在主流學者們的評論文章中,署名皇甫平的文章《改革不可動搖》最為引人注目。一方面是因為此人曾在一九九一年發表過代表鄧小平對黨內保守派大佬進行反擊的四篇評論文章,引起過全國的轟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篇文章明確提到當前一股“以反思改革的名義來否定改革的思潮”。皇甫平雖不是經濟學家,但是他的文章卻絕對代表了中國官、學兩界的精英們對這場反思改革的觀點。

他們試圖將討論的主題轉向對改革的支持與否上。認為這樣一來,他們就能掌握討論的話語權,贏得民間的支持,從而贏得這場辯論。但是,與十多年前皇甫平的文章得到絕大部分民眾的支持的局面完全相反,最近這篇皇甫平的文章在網上得到的卻是一片指責聲。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RichClub150.jpg
北京的一個富人俱樂部。(法新社圖片)

中國的民眾不滿皇甫平和其他主流精英們的觀點,不是因為他們支持中國的那些臭名昭著的傳統保守派。不錯,中國的傳統保守派們也正在企圖利用對改革的反思來借屍還魂。例如,不少媒體和所謂的名人們又發起對所謂新自由主義和公眾知識分子的批判。也有人提出,中國高校的領導權被海龜派學者和自由化分子們篡奪了,不在馬克思主義者手中。他們試圖在中國振興原教旨馬克思主義。但是,中國的傳統保守派們實在太臭了,臭到無論是當權者還是老百姓都沒有人再把他們當回事兒。

綜上所述,中國當前的所謂“反思改革”正可謂撲朔迷離,有點兒陣營大亂的味道。至少有三種力量在進行較量,一是普通民眾和一些真正的公眾知識分子提出要反思改革;二是中國主流精英們指責這種對改革的反思是試圖否定改革,主流精英們曾經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得到多民眾的支持,但是現在顯然被中國的民眾所唾棄;三是傳統的保守派出來攪局。

當前反思改革的復雜正反映了中國過去二十多年改革過程的復雜。在我看來,過去二十八年,中國前後經歷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改革”。一個是給中國普通民眾切實帶來了福利的改革;一個是腐敗的官方和主流精英們聚財暴富的“改革”。前一個改革主要發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後一個“改革”主要發生在九十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主流精英們早已經由前期的改革派變成了現在的“新保守派”,這正是他們被中國民眾唾棄的原因。我將在下期的評論中具體討論兩種不同的“改革”。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