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評論:面對“滯脹”的選擇:下調銀行存款准備金率

2012年2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2月24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調整後,中國大型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為20.5%,中小型金融機構則為17%。上一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是2011年12月5日,下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之前的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是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不久的2008年12月。

2012.02.23

中國央行在過去三個月連續兩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是對中國日益嚴重的“滯脹”的一種反應。由於1月份的消費品價格指數(CPI)反彈到4.5%,達到三個月以來的新高,高於普遍預測的4%-4.2%,加之央行停發央票數周等一系列表現,市場普遍認為央行可能會推遲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所以,人們對於央行選擇的時間還是稍感意外。

那麼,在如此明顯的通貨膨脹壓力之下,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央行下調存款准備金率? 答案是經濟增長進入“下行通道”,“穩增長”壓倒了“防通脹”。中國央行最新統計顯示,1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8000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0%,此前又曾出現連續三個月外彙占款負增長的罕見情況,銀行流動性自然吃緊,導致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飆升。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期間,因為元旦和春節兩大節日,公開市場到期資金規模非常小,資金普遍告急,部分中小銀行處於無錢可貸的困窘境地,直接影響到實體經濟的運行,特別是有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所以,在3月份和“兩會”召開之前,下調存款准備金率,以緩解流動性緊張的狀況及存貸比對部分銀行放貸能力的束縛,通過下調存款准備金率釋放流動性,避免經濟低落,就不足為怪了。

所謂存款准備金,通俗地說,就是各家商業銀行交給人民銀行保管的一種押金,保證將來居民提款。如果提高押金率,銀行用於貸款的資金就得減少;如果降低押金率,銀行用於貸款的資金就相應增加。當中央銀行采取緊縮政策時,可以通過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來限制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降低了貨幣乘數,最終起到收縮貨幣量和信貸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中國自1984年建立和實行存款准備金制度以來,央行針對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達40次之多。最低的一次是1999年11月下調到6%;最高一次為2011年6月的21.5%。歷史證明,中國如此頻繁地調整存款准備金率,貨幣政策對“調數量”的偏好達到了近乎痴迷的狀態,不僅政策效果甚微,甚至導致貨幣供給的過度波動。

眼下這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的問題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影響僅限於“總量”,形成相對擴張的信貸規模。但是,因為缺乏貨幣價格層面的信號,銀行和企業很難以財務成本為基礎進行評估,增加的信貸供應量會繼續流向大中型企業,而不是急需資金的小企業。二是增加了銀行的可貸資金,但是,銀行為了追逐低風險和高回報,很可能將資金再次投向房地產業。春江水暖鴨先知。地產大亨潘石屹在微博上說“好消息”,任志強說,“盡管遲了,但還是來了”。三是央行兩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累計1個百分點,所釋放的流動性總量可達8000億元以上,加上貨幣的“乘數法則”,足以導致新一輪通貨膨脹。

不難看出,中國經濟決策者在“滯脹”面前,更懼怕“滯”而不是“脹”。因為,“滯”和“脹”比較,“滯”的危險性更大,“滯”不僅導致就業放緩,失業擴大,更重要的是影響稅收增長,從而影響社會安定、政治穩定和國家的統治基礎。

實現GDP的高增長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根本目標。央行和貨幣政策沒有真正的獨立性。2012年的貨幣政策需要從2011年的“控通脹”轉向“穩增長”。但是,在當下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不斷強化的態勢下,民營經濟繼續萎縮,通貨膨脹居高不下,“滯脹”進一步深化,將是不可扭轉的大趨勢。(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y)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