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14-08-27
幾天前,香港發生一件流浪狗事件,致使香港市民群情激憤。這只流浪狗誤闖地鐵路軌,無法自己跳上月台,地鐵因此一度停駛,港鐵公司職員試圖營救但沒有成功,其他乘客自告奮勇要跳下月台搭救流浪狗,但受限於安全條例,在場職員不能同意。後來,車務控制中心誤以為牠已經置身安全區,就下令地鐵通過,結果導致流浪狗被輾死。
2014-08-26
鄧小平對歷史的影響確實深遠,但究竟是正面影響大還是負面影響大,現在還很難說。傅高義強調鄧小平讓幾億人脫貧,史無前例。但鄧小平的一些重大決策如一胎化、如三峽大壩,會影響數代人的命運。所以,幾十年後,如果中國情況很糟,有些賬還是會算到鄧小平身上。
2014-08-25
港鐵是香港危機應變的反面教材,那怕是最小的一件事,都可以釀成社會群眾的躁動。
2014-08-22
今天是鄧小平110歲冥誕。轉眼間,他離開這個世界也已經過去了十七個年頭。中國官方兩天前高規格地紀念了這位中國執政黨的前領導人,給予了他非常高的評價,尊他為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而中國的持不同政見者們,則視鄧小平的生前最後十年為中國政治進步的最大障礙,並且認定他對一九八九年中共軍隊在北京鎮壓和平示威民眾具有最終的責任。
2014-08-21
這半年來,習李體制這個提法已經沒人再掛在嘴邊了,似乎換成了習王體制,這當然和今年以來密集的打老虎拍蒼蠅的反腐運動有關。熟知中南海動態的人都知道,習近平和王岐山走得更近。無庸懷疑,總攬大權的習近平已經樹立了“習大大”的權威。
2014-08-21
在港生活2年的中國維權律師滕彪週三(20日)乘飛機,舉家前往英國,接受知名學府牛津大學邀請出任訪問學者。起行前,滕彪接受本台專訪,談自己大學畢業後10年間,鍥而不捨無懼連番政治迫害參與爭取人權抗爭活動的原因及感受。他表示,在牛津大學會專注研究中國維權運動及中國政治轉型的議題,但同時間,他已作好隨時返回中國的準備。
2014-08-20
七月底集體消失的中共領導人,這兩天紛紛露面。8月15日,習近平出現在南京,顯示北戴河會議已正式結束。
2014-08-19
中國人的歷史熱一直沒有降溫,今年又迎來一個新高潮。這其實是中國最有意義的進步,因為中國文明的體量實在太大了,對她的未來,任何外部力量其實都比不上她自我認知的改變更有影響力。這與小國很不同。以色列夠出色了,但只要巴勒斯坦人不團結,以色列的和平夢就實現不了。
2014-08-18
8月17日中共在香港總動員,發起所謂「反佔中」大遊行,自行踢爆其所謂超過 120 萬香港人聯署,實為弄虛作假;在北京介入強迫中資機構職員,幾千個外圍組織如同鄉會,加上大陸學生甚至跨境自由行來港,以每人數百港元的代價來全面動員,最終只得幾萬人上街遊行,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2014-08-15
在當朝主要太子黨代表人物的支持下,孔丹去年發表了他的自傳體口述史《難得本色任天然》。在今年年初的一次讀書會上,孔丹本人又將這本書中所表達的他的父輩(紅一代)和他這一輩(紅二代)的政見概括為四項原則:一是堅持共產黨一黨執政、反對多黨民主制度;二是反對全面否定文革;三是警惕改革開放帶來的混亂;四是堅持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2014-08-14
昨天,2014年8月13日,中國官方媒體報道:自2013年以來,包括福建、山西、寧夏、河北、浙江、陝西等多個省份對市、縣(區)的考核進行了調整,降低或取消了GDP考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明確取消GDP考核的縣市超過了70個。該報道的結論是:“中國正在告別‘唯GDP論’時代,‘淡化GDP,重視民生’成為政績考核的新導向。”
2014-08-14
全國人大常委在尚餘不足2周,便要開會討論香港的政改問題。中央駐港中聯辦就突然宣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將於本周五起,陸續分批約見立法會泛民主派議員﹔是另一邊廂,建制派人士就大撥冷水,指見面無實意義,不能改變中央強硬的立場;亦有人認為,此安排目標是撬走民主派數票,以便政改方案日後可在立法會通過。
2014-08-13
關於習近平和王岐山反腐,最近網上有兩則傳言很有意思。一則稱習近平在6月26日政治局會議上說:“有人威脅說要我們走著瞧,我要正告他們,誰怕誰!”王岐山說:“有人說知識份子打不過流氓,我們知青過來的人就是流氓,怕誰?!”
2014-08-12
不到一年前,伊拉克今天的局面都是無人能想像的。這個事實本身就值得中國人思考,因為中國自身正處在一個權力和社會解體的進程中。但可能是出於自欺的心理本能,中國主流媒體對伊拉克危機關注並不多。即使關注,也多是看美國和奧巴馬的笑話。
2014-08-11
8月9日香港電台發佈了一單令人震驚的國際新聞,題目為「馬媒引述美情報機構:客機或被烏政府擊落」,內文說「美國情報部門已經得出結論,認為馬航MH17是被空對空導彈擊落…是被烏克蘭政府擊落」;這新聞實在非常「爆炸性」,因為美國情報部門達成如此驚人的結論,竟不見於任何美國或英文的傳媒,卻先被「馬媒引述」再成為香港電台的新聞,究竟為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