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09-02-27
在上篇評論中, 我談到了過去三十年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因素: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以及中國政府在資源配置上的特殊作用。在這三個因素中,有的因素雖然並無多少負面的效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在或者已經失去了推動經濟增長的功能;有的因素則在其正面功能逐漸減弱的同時,逐漸發酵其負面的功能,日益成爲經濟持續增長的阻力。
2009-02-25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一直是港府主要官員中民調民望較高的一位。通常他與那位年輕的律政司穩拿前兩位,即使把行政長官曾蔭權也放進去排名,大首長也比不上他們兩個。和特首曾蔭權相比,兩人雖然是同宗都姓曾,但性格大異。
2009-02-24
新華社的胃口很大。幾年前,它的興趣還只是在爭奪經濟和金融産品的國際市場,挑戰的還只是路透和彭博等通訊社的經濟資訊領域,而現在新華社要經濟和政治雙管齊下,內外夾擊,挑戰CNN,在24小時全天候的電視新聞領域中,占一席重要地位。
2009-02-20
中共宣傳口決定砸下450億人民幣,把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和人民日報推向國際市場,爭奪向世界人民說話的權力。這種權力就是被中共官方學者經常挂在嘴上的既時髦而又別扭的被稱作“話語權”的東西。中共現在不滿足全面掌控中國境內的話語權,正在摩拳擦掌搶奪國際話語權。
2009-02-18
在廣東省人大代表會議上,有代表提出,鑑於金融海嘯引致珠三角大量工廠以美國為市場的中下價日用品加工訂單流失,工廠被迫減產和裁減工人,甚至因周轉不靈而關閉,工人失業的情況有增無減,呼籲撤除最低工資。人大代表盧光霖日前在會上呼籲撤銷最低工資,並表示:“更多人有份工作才是最重要”。
2009-02-17
習近平現在一定很後悔在墨西哥說的那番“粗魯的真話”,因為這番話傳遞了他本人以至中共領導集團並不希望外面知道的太多信息。現在,雖然他的這番言論已經從官方網站被撤下,但在這網絡時代,一言既出,火箭也難追,習近平唯一能做的就是想一想如何減少自己的政治損失。
2009-02-13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奇跡”一詞常常被用來形容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如今,這個奇跡已經持續了三十年。將高速增長稱為奇跡並非始於中國;早於“中國奇跡”,便有“東亞奇跡”一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先是東亞地區的日本,隨後是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等曾經都有過二十多年經濟持續增長的紀錄。他們的高速增長也曾都被稱之為奇跡。
2009-02-12
溫家寶一直被看作是中共黨內的最開明派。他在報紙上,在講話中,在與海內外媒體交談時,曾大談特談普世價值。他的民主、自由、人權、平等不是西方特有的,而“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的說法,至今言猶在耳。但是當一支飛鞋考驗他對普世價值到底有幾分理解,有幾分尊重的時候,他卻幾乎交了一份白卷。
2009-02-11
人們以為,2008年中國汶川大地震的衝擊和舉辦北京奧運會,中國政府開始考慮與國際接軌,逐步放鬆對國內外傳媒的箝制,是中國政治走向寛鬆的表現。誰知奧運會還未完,政府的臉已變得比四川著名藝術變臉還要快,真個是翻說翻就翻臉,說變就變。
2009-02-10
這兩周美國政治的中心,無疑是圍繞刺激經濟法案的兩黨博弈。由於利害相關,各國精英盡管對美國決策難施影響,也不得不從自己的角度給予強烈關注。2月3日,奧巴馬表態反對美國多數議員支持的“買國貨”條款,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股市應聲大漲。
2009-02-06
從去年的第三季度起,始發於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全面蔓延。最新的統計數據表明,過去的兩個季度裡,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的幾乎無一幸免地陷入了經濟衰退。美國、英國、和歐洲國家的失業率正在接近和達到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新高。與此相反,中國在去年第四季度仍然有百分之六點九的增長速度;而且中國的外匯儲備繼續攀升,達到了年底的近二萬億的歷史紀錄。
2009-02-04
在現今的中國社會,仍然奉行著一黨專政,人民並不享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即使總理温家寶在英國著名學府劍橋發表題為“用發展的眼光去看中國”,聽眾中仍有人扔出了一隻臭鞋以示不表贊同。你自己對自己的弊端視而不見,反而幸災樂禍地對金融風暴源起的歐美資本主義各國大加說三道四,卻不許人家對你的國家實行的獨裁發表不同意見。別人對此稍一表示異意,你就大大頂帽子扣過去,說別人是在唱衰中國。
2009-02-03
牛年春節,胡錦濤作了兩件事,一是重上井岡山,二是到南昌火車站“問票”。有人想從胡的江西之行挖出一點深意,而我的解釋是,對爆發一場新革命的恐懼,正籠罩著不知所措的胡錦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