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10-10-29
我對江澤民、胡錦濤這兩代中國領導人沒有什麼好感,對中國在他們的治理下產生積極的政治變革也從來沒有過任何期待。我對他們持這種態度並不是與他們個人過不去。與許多厭惡他們的人不同,我所反感的不是他們的個人性格,而是他們的政治立場。作為一般人,他們可能是好朋友、好同事,好丈夫、好父親,但是他們都不是有作為的政治家。江是一個沒有政治方向感的徹頭徹尾的政治投機者;而胡則是一個為斯大林-毛澤東的極權主義思想禁錮至深的教條主義者。作為國家領導人,他們都是誤國者。
2010-10-28
2003年的時候,在這個節目中我們談到一個問題,即中國政府的經濟成本,題目叫 “中共政權有多貴”。之所以有那個話題,是當時畫家章翠英在布加勒斯特舉辦個人畫展,因為她練習法輪功,在作品中抗議中國政府對法輪功的鎮壓,所以中國大使館派了俄兩個人去阻撓,理由是法輪功違反中國法律。一個國家大使館的責任是履行外交使命和保護本國公民,而不是在外國土地上執行中國的法律,不然的話,近代史上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在中國的治外法權不就是合理了嗎?
2010-10-27
習近平終於戴上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的桂冠,向中國權力的巔峰,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現任總書記胡錦濤,似乎可以稍稍喘口氣了,平安走完余下的兩年,平安下崗,應是他眼下的最高目標。對於那些留給習近平的,除了兩位數的經濟增長之外,就是一堆子正在不斷惡化的政治社會外交負資產,胡錦濤早就無暇他顧了。
2010-10-26
如果習近平面對的是當年胡錦濤上台時的局面,他很可能會比胡錦濤干的好。但事實是,習近平沒有那麼好的福氣,他面對的是一個凶險百倍的局面。因此,對習近平的一大挑戰,就是他對此是否足夠清醒。
2010-10-25
2010年10月8日,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將2010年度和平獎頒發給正在中國監獄服刑的民主活動人士劉曉波。諾貝爾獎委員會在公開聲明中表示,此獎是為表彰劉曉波為中國基本人權進行的長期和非暴力奮鬥。
2010-10-22
兩天前,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宣布分別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准利率零點二五個百分點。一年期存款利率由百分之二點二五提高到百分之二點五;一年期貸款利率由百分之五點三一提高到百分之五點五六。這是中國政府三年來第一次提高利率。這一舉動表明,中國希望通過有節制的貨幣政策變化,將經濟政策的重心由刺激經濟增長轉向控制通貨膨脹。
2010-10-21
本月15日,贊比亞南部中國投資的科蘭煤礦響起了槍聲,中方管理人員開槍打傷12名當地示威礦工。中國駐贊比亞大使館已經證實了這一事件,並表示中國大使館已派工作組協助調查。贊比亞警方已將兩名開槍的中國人以“謀殺未遂”罪名逮捕。據報道,贊比亞工人的罷工是為了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
2010-10-20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際,中共政治局九常委中的溫家寶和政法委書記周永康都在國外,北京當局因而保持尷尬的沉默。現在不但政治局會議開過了,中央五中全會也召開了,中共官方喉舌於是統一對劉曉波獲獎的宣傳口徑,開始有組織地展開猛烈批判。不出人們所料,中共再次祭出“反共反華”的陰謀論和民族主義煽情,虛構出所謂“民意”,向世界說不。
2010-10-19
14日,也就是中共五中全會前夕,有中共背景的多維網放出消息,習近平這一次仍不入軍委,消息來源解釋說,這是中共高層的一大改革。今後權力交接,不再“先軍後政”,而是“政軍同步”,“胡錦濤在卸任之前邁出這一步,在軍權上既不提前過渡,也不搞‘扶上馬再送一程’的‘老人干政’”
2010-10-18
今天,2010年10月18日,是第七個世界青年民主日(World Youth Day for Democracy)。世界青年民主運動(The World Youth Movement for Democracy, WYMD)由世界各地致力於非暴力途徑推動民主的青年人創建。設立青年民主日,旨在紀念和慶祝年輕人為民主所作的貢獻。今年青年民主日的主題是:認識處於危險中的青年活動家(Recognizing Young Activists at Risk),特別提醒人們關注那些因為其民主活動被拘留或可能被拘留的青年活動人士。活動組織者呼吁人們營救正在被拘留的中國艾滋病維權人士田喜。
2010-10-15
過去的一周,在中國人和世界其他國家關心中國的人中間談論的最多的消息莫過於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中國公民劉曉波的獲獎以及中國老百姓、中國政府和外國政府的各種反應持續數天成為除了中國以外的世界大報和電視的頭條新聞。世界上幾乎所有主要國家的政府要人都公開對劉曉波的獲獎表示支持,並且要求中國政府立即釋放這位因言論獲罪的新科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甚至連一向避免就中國人權狀況發言的日本首相這一次也都公開加入了這一呼吁的陣營。
2010-10-14
從1919年到1989年,中國政治的一條重要線索是學生運動。1919年的學運引發了五四運動,開啟了中國現代史的大門;1989年的學運引發了天安門事件,中共體制在鎮壓後確定了政治專制經濟開放的路線。中國20多年來的發展就是這條路線的結果。
2010-10-13
2009年12月23日,劉曉波先生在法庭上宣讀了他最後的陳述,叫“我沒有敵人”。 他說,中共政權的“敵人意識”把他再次推上被告席,但他並不仇恨監控過他,捉捕過他,審訊過他的警察、檢察官和法官。他希望自己能夠超越個人的遭遇來看待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以最大的善意對待政權的敵意,以愛化解恨。他希望他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從此不再有人因言獲罪。兩天後,他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
2010-10-12
諾貝爾獎評委會決定把2010年度和平獎授予劉曉波有可能成為該委員會最具歷史影響力的一個決定。為什麼是中國?為什麼是劉曉波?為什麼是現在?諾貝爾獎評委會非常清楚,這一決定直接干預了中國的內部政治,不僅一定會開罪喜歡拿錢來說話的中國政府,而且還在中國異見群體中引發爭議,但評委會為什麼全不在意?
2010-10-11
劉曉波獲獎,電話、短信潮水般湧來。有“歡呼”的,有“浮一大白”的,有“就得給他們點顏色”的……一位香港友人來信:“真奇怪,為什麼一直在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