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档案
2011-12-14
去年10月,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不顾中国政府的软硬兼施,把和平奖颁给了身陷囹圄的刘晓波,《环球时报》次日便发表了一篇抨击文章《诺贝尔和平奖又砸自己的牌子》。今年12月9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一篇抨击诺贝尔奖的文章,题为“‘诺奖’的偏执与中国的自信”。但是,此“诺奖”非彼“诺奖”,该文猛烈抨击的,是中国政府最梦寐以求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1-12-13
2011年一个全球性的现像,就是各国精英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理念纷纷进入前所未有的集体反思。推动这一反思大潮的背景之一,就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各种内外事件的推动下,正在深化为各国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这个反思的另一个深刻背景,就是网络技术对人类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可以即时地分享信息和知识。
2011-12-12
广东省《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讨论稿)》明确从2012年7月1日起,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申请成立社会组织,除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前置审批外,直接到民政部门申请成立。
2011-12-09
在中国,那些反对市场经济的人常常以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为样板,试图说明集体经济或者计划经济优于私有经济或者市场经济;并且更进一步地希望以此说明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和他的四个儿子领导之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模式优于西方的资本主义。
2011-12-08
上一集,我邀请到《南方周刊》前副总编长平跟各位听众,讲述他申请来港工作时,遇上突然其来的障碍后,他更透露因一些领导的指令而失去工作。今集,他会继续讲当年在集团时,领导如何向他施加压力﹐以及分享在德国短期逗留的经验及反思。
2011-12-08
在一个月前的11月10日, 刚刚就任中国证券会主席的郭树清出席在北京举行的“2011财新峰会”。媒体称郭树清身披惯常穿的米色长风衣,内里一身黑西服,系著鲜橙红色领带,头发一丝不苟地出现在会场。不知是否是新工作有压力,郭树清上台时踩空一级台阶摔倒在地,一旁的戴相龙立即扶起他,虚惊一场。为了显示自己的镇静和轻松,郭树清对来宾说,自己最适合讲“经济不平衡”的题目。郭树清是否达到了“幽默”的效果,不得而知。但是,主掌中国证券市场的郭树清在“处子秀”上的失衡和中国股市的失衡确实是一种“巧合”。
2011-12-07
回顾中国历史,从来都不缺甘为权力奴才的人,但他们都讳言自己是奴才,卖身给权力者作威作福,是荣耀的;但被称为奴才总是不光彩的事。到了清朝,奴才的称号才变得有头有脸,汉人想对帝王称自己是奴才还不配,因为那个朝代,奴才代表著一种地位和荣耀。
2011-12-06
近几周来,中国应对全球经济不景气长期化的基本思路逐渐明朗。这个思路初露端倪是王岐山11月21日在成都第22届中美商贸联委会的讲话中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
2011-12-05
这几天香港报纸的头条,尽是有关一些亲中共人士的选举丑闻,既有前中联办高干隐藏共产党身份,当选香港区议员,而「种票」──即以虚假登记住址去改变选举结果,更遍布全港九;落笔之际,香港著名的廉政公署,即已上庭检控其中六人,这种粗暴干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行为,港人绝不新鲜,然而如此公然赤裸裸地做,这还是第一次。
2011-12-02
从十月份开始,中国总理温家宝便在不同的场合向外界释放出改变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的的宏观紧缩政策的信号。虽然温家宝和中央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所使用的措辞非常谨慎,尤其是竭力避免使用像“政策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类的字眼,而是使用更加委婉的说法,例如“预调微调”、“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等等。但是实际政策的改变在近两个月来正在陆续出台。
2011-12-01
倘有阅读习惯,又关注社会时事的听众,我相信原名张平,笔名长平的《南都周刊》前副总编辑的名字,一定有记忆,更可能喜欢拜读他的文章。不过,自从今年初,南都集团突然终止与他的雇佣合约后,他的文字以至踪影甚少在媒体里出现。
2011-12-01
数月来,关于中国有钱人大规模海外移民的消息,遍布各类中外媒体,成为舆论的重点。其中一篇网上流传的“富人忙著移民,穷人忙著过冬”的文字最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