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档案
2011-07-29
七月二十三日发生的中国高铁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之后,中国民众对铁道部以及中央政府在处理事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傲慢无理和漠视生命的态度极为愤慨,同时也对中央主要媒体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的低调处理进行了嘲讽和抨击。民众通过微博和其他网络手段迅速地发布信息、交流感受、互相安慰。应该说这是中国民众在网上发起的一场对中国的信息屏蔽制度的成功反击。
2011-07-28
倘若是宗教界人士又或曾参加为社会弱势社群争取居住权或居留权者,相信一定听过人称甘仔的甘浩望神父这个名字。中国回归后,香港法院就一群在香港生活多时的中国大陆居民或其在香港出生的子女的居港权进行审理。
2011-07-28
应该说,当局这回对待“7.23”动车事故,没敢掉以轻心。除了胡温二位适时发出最高指示,在一线出任“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指挥部”正、副总指挥的,是规格无可挑剔的浙江省长与铁道部长。“事故调查组”提到了国务院一级:延揽了各个技术领域的系统头目、外加一大堆两院院士。挂帅的,是安全监管总局局长。
2011-07-27
最近,一些海外学者撰文分析中国未来政局变动的可能。他们指出,中国政治发展正面临著空前大变局,大变局的动力可能主要来自于民间。
2011-07-26
上周末,美国舆论关注的焦点无疑是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谈判破裂,而中国舆论的焦点则是发生在温州的动车追尾特大事故。两个事件毫不相干,却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激起舆论对当权政治领导人更加强烈的不满。
2011-07-25
根据中国《检察日报》主办的《正义网》7月22日消息,中国重庆市梁平县法院判处一名女性性工作者传播性病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1千元。
2011-07-22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在理论版花了几乎整版的篇幅发表了了署名“任理轩”的长文:“科学认识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任理轩”常常在《人民日报》的理论版就重大的理论问题发声,文章的口气极具权威性,显然是《人民日报》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写作组所用的笔名。
2011-07-21
刚于本周三,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又开锣了。各式各样的书都可以买到。不过,其实随著大陆开放更多大陆人自由来港后,一些在中国境内被视为敏感议题的政治书近年间越来越多出版售卖。究竟当中的质量如何?撰写这些书的大陆作者又会否遭当局干扰?随著大陆批准更多大陆人可自由到台湾旅游,大陆人又会否到当地抢购书籍,最后,可更促致中国的言论自由可早日开放?今集的嘉宾是晨钟书局出版人孟浪就这讲题,分享自己的见解。
2011-07-21
最近在越南首都河内,我采访了这个国家知识界的一些人物,其中有两个年轻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2011-07-20
在中国,敢讲真话又有影响力,且不遗余力表达公民意识的人,并不多。李承鹏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维基百科上,他被称作是与韩寒并列的呼吁公民意识的知识分子。
2011-07-19
围绕著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7月7日的《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组专题报道,题目是“城市里的陌生人”。虽然我对内容并不感到意外,但读到这些可怕的事实仍深感震撼,同时也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样有深度的、系统的报道为何此时得以“出笼”?
2011-07-18
2009年4月13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9年到2010年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这是中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份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2011年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评估报告,声称“中国政府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全面完成了《行动计划》确立的目标任务,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1-07-15
为了平息老百姓对国家机关的官员滥用公款消费的愤慨,国务院不得不在今年三月份要求中央各部、委、办、局在今年六月以前公布其前两年的出国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的消费情况(简称三公消费)。截至六月底,在九十七各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只有科技部一家按时公布了三公消费支出情况;七月份的上半月,又有十四家陆续公布了相关数据;剩余的八十多个中央部门则至今尚未有任何反应。
2011-07-14
中国经济起飞迅速,已是不争的事实,人民随之对衣、食、住及行亦有所要求,往身上穿的不是大品牌就是潮流衣著。但是,当他们知晓这些大品牌如Adidas、Nike、 Calvin Klein、Lacoste及李宁等公司出售的服装原来是污染了长江及珠江一带的水源,对人民生命更造成永久性伤害时,你会怎样做?今天,请来一直关注环保议题的《绿色和平》项目主任丘梓蕙跟各位听众讲述,该组织刚公布一份研究报告,有关纺织业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何影响人类内分泌及生殖系统。
2011-07-14
由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发出的反对三峡工程兴建的声音,自八十年代中第五次上马高潮迫近时,大约只公开或半公开吼出来过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