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12-06-29
上周五,中國著名的公眾知識分子茅于軾在騰訊微博上就國與民孰重孰輕這一議題發表了一番評論,他說:“一塊土地在中國版圖內。現在歸了外國,但那裡的人民生活更自由了,收入也增加了。你是同意不同意?如果以國為本答案是不同意;如果以民為本答案是同意。我贊成以民為本。當國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不一致時國家的利益要服從百姓的利益。國家應為人民犧牲,不是人民為國家犧牲。過去皇上教育我們則相反。”
2012-06-28
我相信不少聽眾,最近在大陸境內通過媒體也看到不少有關香港回歸十五周年的報道,當中談及香港如何落實“一國两制”。究竟一直關注香港的發展,並在大學教授政治的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又怎看,香港過去十五年有沒有落實到“一國两制”?
2012-06-28
新華網北京6月17日電:近日《經濟觀察報》報道,鐵道部改革方案將於10月份落定,謀劃成立三大集團,即投資、建設、運營集團公司。三大集團成立後將劃歸國資委。同一天,鐵道部宣傳部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說此報道純屬謠言。有關人員將到該報社了解相關情況,並對其謠言可能造成的後果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2012-06-27
最近,在中國大陸和美國華人圈子裡,發生了幾起文化事件,其一,中國作家出版社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組織了100個知名作家手抄毛的這篇講話;其二,央視播出由作家梁曉聲編劇的電視劇《知青》;其三,美國有一位在大陸當過知青的華人作家填詞寫了一部歌頌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組歌,叫《歲月甘泉》。
2012-06-26
薄熙來的突然墜落,不僅導致了重慶模式的夭折,而且使得此前重慶模式與廣東模式之間的競爭也戛然而止。中國的政局重新陷入一片沉悶的空氣之中。
2012-06-25
中國公安機關為提高禁毒工作科技水平,全國公安機關先後建成了毒品犯罪嫌疑人員信息數據庫和吸毒人員動態管控信息數據庫,為緝毒偵查和吸毒人員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2012-06-22
在等待了漫長的二十一年之後,緬甸民主運動的領袖昂山素姬女士終於在上周六站到挪威奧斯陸市政大廳的講台上,領取了一九九一年授予她的諾貝爾和平獎。二十一年前,她遭受到緬甸軍政府的軟禁,無法親自前往領獎。二十一年來,雖然昂山素姬的身軀被野蠻地禁錮在仰光的那座與世隔離的寓所中,但是她卻成功的將其所代表的緬甸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偉大事業頑強地展現在全世界面前,並得到了世界正義力量的廣泛支持。
2012-06-21
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是否尊重民意,被管治的社會的自由度又如何,事實上,不容易單憑一些個案的發生便可作為具體的數據反映。隨著不同國家或地方社會的民主訴求呼聲不斷吶喊﹔同時間,不少政府極力抵抗,因而有不少學者想出一個相對科學兼公正的做法,就是以不偏不倚的角色向民眾就一些關心的議題進行直接提問,搜集數據,再進行分析,因而出現了相對科學化可以反映市民意見的民意調查。
2012-06-21
關於中國投資環境惡化是否惡化的問題是一個爭論多時的問題。遠的不說,2009年力拓商業間諜案,2010年初的谷歌事件,以及之後不久歐盟商會發布的《2010-2011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一再引發國際社會對“中國投資環境惡化”趨勢的關注。進入2012年,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的情況似乎變本加厲,導致了外資企業在中國的進退維谷,甚至大面積撤離。
2012-06-20
中國政壇的各種跡像顯示,一場巨大的政治交易正在中共高層進行,而且已經接近尾聲,其結果可能很快就會面世。這場交易應當主要是如何處理薄熙來,如何重新分配受薄熙來事件影響的十八大權力格局。
2012-06-19
中國政府最近提出要推遲退休年齡。他們為什麼要在此時提出這個問題?中國的養老金危機究竟有多嚴重?
2012-06-18
今年是八九六四的廿三周年。究竟在過去廿三年,我們有甚麼進步?
2012-06-15
根據中國《華夏時報》的報道,自從五月份以來,位於北京西城區三裡河路的國家發改委大門口呈現一派車水馬龍的繁忙景像。該報記者5月25日在發改委傳達室門前親眼所見,代表各級地方政府到發改委爭取新建項目投資的官員們拎著沉甸甸資料袋排起長隊,等候進門的批准條。
2012-06-14
今年六四事件,再度鬧得熱哄哄,除了因六四事件而被判監的李旺陽在接受香港傳媒訪問後,離奇被發現死亡外,行為藝術家華湧因紀念六四遭公安以尋釁滋事刑事拘留﹐六四死難者軋愛國父親軋偉林因愛兒的失去而自殺,及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前研究員姚監復認為六四事件,邏輯上不可能平反。
2012-06-14
伴隨薄熙來倒台,“重慶模式”在政治上已經死亡。原本在重慶市區隨處可見的“五個重慶”宣傳牌,應現政府要求消失了。但是,在經濟上,“重慶模式”並沒有壽終正寢。重慶街頭在建的“半拉子”基礎設施、辦公樓、住宅小區隨處可見,其背後是巨額債務,涉及多種利益集團和大量勞工。因薄熙來而起的很多在建項目不能下馬,不為別的,是怕反而加劇對薄熙來的“懷念”,衝擊政治和社會穩定。所以,只能沿用“重慶模式”,繼續給重慶注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