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16-10-31
由特首梁振英的大友好,前特首董建華所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會」,建議香港每年再額外輸入1.5萬名新移民,希望令香港的人口再增加至810萬,更要求教育增加「非本地生」,再分段輸入移民云云。
2016-10-28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歷時四天,昨天在北京閉幕。根據中共的宣傳口徑,“從嚴治黨”是會議的主體。會議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兩個與“治黨”主題有關的文件,也通過了《關於召開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但是在全會發布的公告中,尤其是在官方媒體隨後所做的大量解讀中,上述三個文件顯然都只不過是陪襯,此次會議真正的政治成果是宣布習近平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
2016-10-27
青年新政兩位當選議員宣誓就職出言不遜,我覺得他們言辭冒犯之餘,也不明底蘊,倒想立即看看他們下一步有何妙策。
2016-10-26
10月24日,令人矚目的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在京召開。幾天前,人民論壇刊發了一項有關領袖核心的民意調查。這兩者之間似乎有某種關聯。
2016-10-25
多個權威民調顯示,川普競選總統失敗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但是,許多支持希拉裡的選民並沒有因此而高興,因為他們知道,希拉裡上台並不意味著美國已經克服了政治領導危機,因為多數人都不相信她有能力應對美國面臨的巨大挑戰。
2016-10-24
昔日中共與港共政權,經常批評香港「太政治」,批評民主派議員「太過政治」,長期呼籲香港人要「集中精力」去先搞好民生「拼經濟」雲雲;可是這個星期見到的,是港共政權以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竟帶頭不理民生經濟,瘋狂攻擊青年新政兩位立法會議員,其誓詞侮辱中共國的「支那」言論,然後竟發動流會來杯葛,置特區政府的政府議案於不顧,由「執政黨」去發動流會,而要「反對黨」去呼籲回到民生議題,實在是匪夷所思。
2016-10-21
台風“海馬”在肆掠菲律賓之後一路奔向東北,今天已經在中國的香港和廣東一帶登陸。與此同時,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正在中國為其提供的舞台上試圖掀起另一股國際政治的颶風。在與習近平和其他高級領導人見面之後,這位常常語出驚人的七十一歲菲律賓政客在一個有著兩國政、商高層參與的會議上突然宣布,菲律賓要與其傳統盟友美國“分離”,這種分離包括政治軍事和經濟等各個方面;同時他還表示要朝覲俄羅斯總統普京,建立一個中國、俄國、菲律賓的三方聯盟應對世界。
2016-10-20
新一屆立法會推選主席,民主派資深議員梁耀忠居然臨陣退縮,把主持會議的重任讓給建制派議員,結果罵聲四起。今次事件民情洶湧,豈止是不滿梁的慌張逃避,更反映今時今日,民主派支持者強烈期望議會內全面抗爭,而且是寸土必爭。
2016-10-19
近幾個月,中國思想界遭遇陣陣寒流。《炎黃春秋》被強行接管,共識網被迫關閉,財新網和天則研究所也陷入麻煩,可能凶多吉少。
2016-10-18
上周,數千老兵以閃電戰的方式在北京集體維權,取得空前成功,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政治事件。對於關心未來中國政局和政治發展的人來說,這個事件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問題。
2016-10-17
香港立法會的鬥爭出現新的一頁,10月12新上任的立法會議員宣誓儀式上,青年新政的游蕙禎與梁頌恆,首先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頸巾,再把誓詞中的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讀成People's Refuxking of Chi-na,然後一眾土共與「愛國」及「愛黨」的民族主義者,瘋狂圍而攻之,無限上綱拉去「全球華人」,要求道歉云云。
2016-10-14
人民網近日刊登文章,提出要遏制自媒體的“野蠻生長”。這篇文章指責中國的自媒體已經完全“被經濟利益誘惑、被資本綁架”。具體的表現是“傳播謠言、誘導分享、隨意抄襲、擦邊直播”等等,連猜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等都被列入這類的野蠻生長。明眼人一看便知,這篇文章只不過是在制造輿論,為官方正在進行的對網絡媒體和自由媒體人的大規模打壓辯護。在中國,所有的媒體都被執政黨“喉舌部”嚴格管制,連正常生長都談不上,何來“野蠻生長”?
2016-10-13
特首選舉開鑼在即,來自不同界別的民主派人士紛紛磨拳擦掌,準備參加選舉。大家明知無法左右大局,也要躋身由1200人組成的特首選舉團,當中有不少為的是要「還票於民」,意思是他們決定投誰一票時,只會完全依從民意調查或民間公投的結果。
2016-10-12
《華盛頓郵報》在上周五公布了川普在2005年談論女性的錄音帶,其下流的淫詞濫調,引發多方譴責。在以保守著稱的共和黨內部,更是掀起一場排山倒海似的“馬修(Matthew)”颶風。
2016-10-11
隨著更多城市奉命對房價急剎車,《人民日報》稱“多地樓市成交進入速凍模式”。看來,2016的房價瘋漲風波已進入收官階段。雖然也有人寫文章提出“誰該對此次房價瘋漲負責”的問題,但更多人知道,在當下中國,試圖對政府問責毫無意義,因此,更多人想知道的是,這一輪房價暴漲的後果究竟是什麼?比如說,房價會不會像任志強說的那樣,將只漲不跌?中國實體經濟是否將因房價過高長期受到壓制?筆者認為,回答這個問題的最大困難來自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習近平如何解決他面臨的“治理難題”,或者說是“治官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