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19-05-31
有一位80後的親戚住在我家,這位親戚畢業於一所中國第一流的大學,畢業後在深圳的一家跨國公司工作了近7年,然後到海外讀研,畢業後到香港工作。在我眼中,他是一個誠實、善良、聰明、陽光的年輕人,我們之間也有一些交流,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尤其是智能手機、電腦和其他一些當下時尚而又實用的網絡玩意兒。
2019-05-30
特首林鄭月娥志在必得,不顧體統不看事實不理反對,誓要趕及立法會放暑假前通過移交逃犯條例。如此橫衝直撞,除了不把港人放在眼內,看來也得意忘形,毫不計較自己正焚身以火,奔赴焦頭爛額的不歸路。
2019-05-29
香港擬修訂《逃犯條例》,引起香港與國際社會巨大反彈。中共官方不單不調整軟化立場,反而更強硬地批評外國干預中國內部事務。中聯辦、港澳辦、外交部和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更先後高調力挺修法。
2019-05-29
關於六四,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認為在89學生運動中,以趙紫陽為代表的黨內改革派表現過於軟弱;他們有機會與黨內保守派攤牌但沒有攤牌,趙紫陽本人有機會像蘇聯解體時的葉利欽那樣振臂高呼,集結黨內外改革派挑戰鄧小平,避免六四屠城,但他們不作為,硬是把一手好牌打砸了,任憑中國轉型的大好機會轉瞬即逝,錯失了歷史良機。
2019-05-28
任正非正在扮演他本來最不想扮演的角色,那就是在「愛國賊」們的喝彩聲中,為那些把中國局面搞得不可收拾的當權者和奴才們擋子彈、撐面子。對此,我相信很多人,包括任正非的敵人和競爭對手,都會對他產生某種同情。
2019-05-27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歸納出香港人即使在香港,觸犯中國大陸的國安罪行,都可以被「送中」;然而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則反對此看法,指「政治罪行不能被移交,所以根本唔需要擔心」,另外「根據普通法原則,任何人觸犯香港法例,會由屬地優先處理,而且一罪不能兩審,不論被裁定有罪或無罪,都不能再審」云云。
2019-05-24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了中國官方媒體的集體採訪。採訪之後,網絡媒體全文刊登了採訪實錄,在網絡控制嚴格的中國,沒有執政黨最高宣傳當局的同意,這是不可能的。當然,至於發表這篇訪談能否真正帶來中共當局希望的效果,我看未必。
2019-05-23
中聯辦打明旗號,並狐假虎威,以總書記習近平的名義,動員建制派人士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盡快通過《逃犯條例》(又名「送中」條例)的修訂建議,向北京大開方便之門,日後除了強行押返外,更可用法律渠道,捉拿北京認定的在港疑犯。
2019-05-22
針對2016年俄羅斯影響美國大選和特朗普團隊有無通俄的米勒調查,在四月底結束。美國司法部長發出摘要,表示報告結論是沒有證據顯示特朗普在大選期間有與俄羅斯當局協調私通;亦無足夠證據確定特朗普在調查過程中妨礙司法。
2019-05-22
中美談判已經敲定了95%協議文本,就在臨門一腳之際,習近平決定反悔。中國方面正式知會美國,對已經談妥的承諾,要推倒重來。美國方面愕然之餘,火冒三丈。這才有了特朗普總統最後通牒式的對中國商品加稅25%的宣示。《環球時報》胡錫進放話說,劉鶴不會再來美國進一步商談。結果劉鶴還是在特朗普劃下的期限最後一刻來美國了。
2019-05-21
特朗普對伊朗武力施壓升級陷入兩難困境,這個新聞取代了美中貿易戰,成為周末最新的輿論焦點。這一發展也令所有人更清楚地看到,強人政治正在加速疊加全球秩序的風險。
2019-05-20
上周五(17日),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會見伊朗外長紮里夫。這是中美貿易戰特朗普總統給中國2500億美元貨品開徵25%關稅後,王毅與伊朗的一次互動。王毅向紮里夫表示,反對美國實行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同時中方堅定維護全面伊核協議。
2019-05-20
華為不能再向美國購買硬件,中方的反應,則是要「自主研發」其硬件技術如晶片(芯片)。坊間親中國的觀點,唱好中國可以「發展新技術」,去減少對美商的「依賴度」,趁機完成「去Google化」的工作。
2019-05-17
美中之間目前的衝突主要表現在貿易方面,其中既有貿易不平衡問題,也有在貿易政策和制度安排方面的分歧。當然,許多人認為,美中之間的衝突遠遠超出貿易甚至經濟領域,實際上是兩種制度、兩種文明之間的衝突,也代表了一個正在上升的經濟大國與一個傳統的大國之間,在世界範圍內爭取領導權和話語權的地緣政治較量。
2019-05-16
立法會法案委員會鬧出雙胞胎,擾攘不休,根本無法審議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又稱「送中」條例),現在唯有依法辦事,否則一切都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