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評論】民主派,可否不選擇失敗?


2017.02.09
com-quote620.jpg 【杜耀明評論】民主派,可否不選擇失敗?(法新社圖/粵語部製圖)

今次的香港特首選戰之中,民主派選委三百二十多位,由數目到比例都是歷來最高,但他們感到的恐懼,很奇怪,亦是歷來最深重的。

這份恐懼令民主派選委進退兩難。他們大抵認定,由中聯辦力圖黃袍加身的林鄭月娥正是梁振英的新版本,必須除之而後快,因此不能把選票虛耗,讓林鄭得逞。不過,他們支持非建制派候選人的話,却又斷送了政治原則,把選票送給不願誓言反對人大常委831決議的參選人,也就等同出賣自己的良知。

可以說,民主派選委若不放棄如此想法,結果只能註定失敗。因為在他們眼中,出賣原則固然自毁誠信,但不出賣原則,任由中聯辦操控選舉,而民主派却不盡力阻止,亦難辭其咎。他們的選擇只限於為求後果而錯失誠信,或者為求原則而疏忽職守。

這種失敗的心魔,反映民主派的政治行動已失去方向感。回看二十年前,第一屆行政長官選舉期間,民主派推舉司徒華為“影子特首”,目標清楚不過,就是推動民間提名行政長官運動 (得到十一萬名巿民簽名支持),以民意不滿突顯四百人推選特首的荒謬。

今天,民主派發動網上公民提名特首候選人、民間公投特首以至派人參選,這些動作無疑促進公眾參與,讓更多巿民在虛擬空間表達意向,更使一千二百人小圈子選特首的過程受到全社會觸目。同時,兩個過程的對比亦會引發張力,民望低者卻成功當選的話,難免欠缺說服力,也沒有認受性可言。

不過,近十年來,多數市民雖然支持真普選,但接受民主派代表做行政長官的卻是少數。在民望上,他們的候選人只能陪跑而已,所以無法通過其敗選,證明小圈子選舉有違公眾的意願和選擇,從而喚起民眾更大的反感和反抗。現實是,當民主派參選,民望上最終慘淡收場,敬陪末席的話,又有何政治能量去衝擊小圈子選舉?

當然,民主派參選亦可趁機宣揚民主理念,以至通過政綱辯論,將建制派候選人比下去。十年前的特首選舉,梁家傑參選,對撼曾蔭權,便是要通過辯論,對比政見和政策,讓巿民意識到,建制派候選人的政策主張如何向既得利益者傾斜,而民主派候選人又如何超越界別利益而服務公眾。

再看目下的特首選舉,如果簡單重複以往的做法,恐怕連過去的有限效果也達不到。原因是,我們沒有比建制派候選人民望更高的民主派人物,甚至推出的候選人能否廣為各路民主派接受也成疑問,更不要說,各派過去都為這位領導人物提供機會,讓他表現其領導魅力,從而深入民心。

同樣,在政綱方面,民主派對社會經濟政策多年來都欠缺深入研究,更從未提供一套在野黨的政策綱領,以政策見解統合黨派、號召群眾。今次選舉,長毛(梁國雄)突然披甲上陣,不外是單從原則出發,全無項目規劃可言,也欠缺民主討論和決策。明顯不過,結果只能是聊備一格,不幸的話,更幫了林鄭一把。

其實政治行動的目的,不單單為求表示自己對原則的堅持,更須講求效果,審時度勢,考量自己的實力多少,也聆聽巿民的訴求,進而部署有效的策略。在爭取實際成果之餘,也讓大家明白真普選仍未成功,日後仍須加倍努力。

政治是眾人之事。香港巿民要求不高,能免受梁振英之流的管治,已經非常感恩,民主派的選委理應以民之心為心,盡心盡力以連橫合縱之計,首先助巿民達成心願,大家再攜手合作,為真普選真自治繼續着力,而非畫餅充饑,只求曉以眾人皆知的大義,卻昧於好心做壞事,使大眾卑微的願望落空,而自己又陷入進退兩難的敗局。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