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評論】 威權永續還是走向崩潰?


2017.10.05
com1005.jpg 【杜耀明評論】 威權永續還是走向崩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八周年,隨着近20年來經濟持續增長,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但過去五年來,政治權力進一步集中,執政者一再加強箝制異見者以至維權人士,他們不論網上網下的言談和活動,都會受到嚴密監控、審查,以至打壓、處分。

中國大陸議政論事的自由程度,已跌至改革開放以來(八九六四之後三年不計)的最低點。不過,公共言論空間的壓縮是否影響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從而動搖政治穩定,卻有截然不同的演繹。

其中一派說法認為,中共近數年來走向強硬的威權主義,是錯誤的一步。他們認為北京面對政治、經濟、社會以至生態的種種挑戰,捨正路而不行,不致力厲行法治、推動政治問責、改革市場運作,卻不斷加強宣傳和審查,壓制和懲罰,以求消滅反對聲音,因此並不能對症下藥。眼前的繁華景象潛伏着深層次的政治及社會矛盾,加上官員欠缺監管,貪污盛行,政府對民眾缺乏信心,規管只會更為嚴厲,管治威信和能力日漸削弱,執政者最後難逃劫數,大權旁落,成為自己的掘墓人。

不過,另一派論者反而認為北京不按牌理出牌,正是中國走向富強的關鍵。他們深信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全賴政府軟硬兼施所致,意思是一面強力嚴控民間社會,鎮壓反對意見,同時加強宣傳執政主調,取締反對聲音,一面促進經濟以提高人民收入,提倡愛國主義,增加人民對國家的歸屬感,並忠心支持威權管治。在他們看來,社會發展並非一部通書,只要令大家心滿意足,威權管治又有何不妥?

同一樣的現實,得出各走極端的解讀,關鍵在於兩者對人民的想法各有不同的假設。認為強硬威權主義只會使執政者走入窮途末路的一派,深信法治、人權、民主制度的缺席,定必使公義不彰、分配不均、貪官不絕、自由不保,因此必定積累民怨,政府信譽終歸破產。

不過,這種分析只考慮事理發展應該如何如何,卻沒有從制度的現實着眼,了解何以部份人敢怒不敢言,有冤無路訴,部份人心有不甘卻不存奢望袖手旁觀,同時亦有部份人擁抱制度、支持政府。

另一派論者則用實證資料解釋現狀。在《獨裁者的困局︰中國共產黨的生存策略》(The Dictator's Dilemma︰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Strategy for Survival)一書中,學者Bruce Dickson根據訪談及民意調查結果,發現支持政府者為數不少,一是由於滿意個人收入上升,感覺已得到不錯的照顧,所以儘管一些社會政策和貪污腐化問題嚴重,也得過且過,不為已甚。

其次是愛國主義作祟,把榮耀歸到執政者,同時批評執政者都視作批評中國,而批評中國亦等同批評自己那樣難受,因此政治異見便被視作興風作浪。當然,受訪者大多數亦不希望共產黨倒台,也成為執政者維持現狀的強大理由。

無疑這些事實可以說明現況,但絕不是現況可以永續發展的理由。人民經濟受惠既是北京管治合法性基礎的話,收入升降自然與政府信任度和政治穩定掛鈎,這也是執政者異常緊張每年經濟增長率的原因。

但以中國目前的經濟規模,如何可以永遠每年有可觀的經濟增長?特別當軍費每年都按年度經濟增長幅度上升,過去27年,累積增長九倍,今年已達到1,520億美元,而維穩費支出更比軍費還高,一般人從經濟增長獲得的好處只會少於平均值,遇上經濟逆境,更會首當其衝,到時是否可以避免觸動政治的穩定,使要看看愛國重要還是口袋重要了。

其實中國眼前的穩定,除了由於不少人自我感覺良好,還拜鐵腕政策所賜。如果撇除實際利益和國家威脅之後,現行制度仍然可以令人心悅誠服,才能顯示有其不朽的價值。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