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To be or not to be?——美中「脫鉤」還是不「脫鉤」


2019.07.17
com0717-web.jpg 【未普評論】To be or not to be?——美中「脫鉤」還是不「脫鉤」

最近有一幅漫畫畫的是,特朗普正站在代表美國的火車車廂上,拔掉了與中國車廂相連接的鉤子,兩國漸行漸遠。這幅漫畫點中了美中兩國現在正在熱議的問題——「脫鉤」。美中關係顯然正處在To be or not to be的十字路口上,「脫鉤」還是不「脫鉤」?

其實,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人們對「脫鉤」問題的看法都相當複雜。說美國方面已有共識,都讚成「脫鉤」,非也!說中國方面都反對「脫鉤」,亦非也!

根據前財長亨利保爾森(Henry Paulson)的說法,關於美中「脫鉤」的最強烈呼籲實際上來自美國,在較小程度上來自歐洲,而不是來自中國。我認為這個說法,大致是準確的。美國這樣做的主因就是為了抑制中共的全球野心,這種做法在美國獲得相當多的民意支持。對此,前AIT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的說法很有說服力。他說,無論我走到哪裡,人們都很高興看到特朗普回擊中國,人們都覺得早就應該這樣。

當然,關於「脫鉤」的建議最先來自於特朗普總統的鷹派大將。他的前首席戰略顧問班農(Stephen Bannon)先生是最不遺餘力主張與中國「脫鉤」的鷹派大將。他在今年5月份表示,美國政府應該重新思考中國在美國股市中的角色,部分原因是中國公司對其最終所有者缺乏披露。而他的應對中國當前危險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Present Danger:China)中也有人呼籲,美國應退出當前的美中貿易談判,對中展示更強硬姿態。

但是對於他們的「脫鉤」主張,並非所有美國人都讚同。 7月初,《華盛頓郵報》刊發了一封百人致特朗普和國會的公開信「China is not an enemy」(「中國不是敵人」),他們都認為如果美中兩國實施全方位的「脫鉤」,對美國而言,弊大於利。而美國前助理國務卿,中國問題專家謝淑麗(Susan Shirk)(她不在百人名單裡)直接警告說,美國和中國經濟「脫鉤」可能是「災難性的」,美國不會贏得這場鬥爭,因為許多國家可能不會跟它站在一起。

和美國一樣,中國方面對「脫鉤」問題的反應也是矛盾的,至少是表面的。中國官方認為,美國鼓吹「脫鉤論」是在開歷史倒車。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上個月幾次記者會上,連續談到「脫鉤」問題。他說,「脫鉤論」是美方少數人危險且不負責任的論調,奉勸美方某些人摒棄意識形態窠臼,不要妄圖開歷史倒車。中國官方相信,中美「脫鉤」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兩國有著很深的經濟與商業關係。或者說,中國政府不願如此,因為中國仍然非常依賴全球資本、貿易、投資和外國技術。

和官方的公開反應和現實考慮不一樣的是,一些中國學者警告,中美經濟「脫鉤」是完全可能的。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表示,由於北京與華盛頓在貿易等問題上發生衝突,白宮尋求將中國排擠出全球價值鏈,中美兩大經濟體的分手正在逐步具有真正的可能性。他還說,從理論上來說,中美經濟「脫鉤」是完全可能的。而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早在2016年11月特朗普剛剛當選為美國總統之際就斷言,中美原則上已經「脫鉤」了。

有意思的是,從表面上看,中國官方和某些精英對「脫鉤」與否的看法貌似不一樣,但其實沒有本質區別。他們的基本思路很接近;當中國不夠強大時,中國不希望「脫鉤」;當中國足夠強大時,他們希望「脫鉤」,他們甚至巴不得「脫鉤」,因為「脫鉤」後中國在世界上可以橫衝直撞而不受任何約束。鄧小平的「韜光養晦」何嘗不是這個意思?

在美國,關於是否與中國「脫鉤」的大辯論已經開始。百名前官員和學者等不贊成兩國「脫鉤」。而另一種觀點除了來自於特朗普政府中的鷹派,亦來自於共和黨和民主黨對中共的共識,來自學界、華爾街和外交界中更多人士的看法,他們認為應對中國強硬,甚至不惜「脫鉤」。我相信,不同的聲音將使美國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更為理性,更為深入。既要避免對中共綏靖的傾向,也要避免兩國「脫鉤」對國際秩序的破壞和衝擊。

這種理性辯論在中國是很難看到的。前一陣官方對「投降派」的討伐,及官方輿論和學界對習近平馬首是瞻,很難使中國方面出現不同聲音。鑑於此,中國對兩國「脫鉤」的看法,要比美國產生誤判的可能性大得多。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