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懋書評:《五常問答室》

經濟學家張五常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才首次在中文報刊發表中文作品,經過近四分一世紀後的中文實踐後,他又進軍互聯網,更在網上開闢《五常問答室》。現在,他把頭一百篇網上作品結集成書,交由香港的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在2008年4月刊印,這是張五常的新嘗試。

2008.12.26

新書《五常問答室》的副題是「地球同學問‧張五常答」。據作者在序言透露,「五常問答室」是一位同學替他在網上搞的玩意,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自由提問,由網上負責處理的同學先行挑選,到張五常那裏再挑,選中回答的,「十題答不到一題吧」。而每期問答的名目由主理該「室」的同學起的,有時網站的編輯刻意招徠,修改一下;出版前再由出版社編輯修訂並且分門別類,至於名目為何,張五常強調,他是沒有參與或左右的。

在互聯網效應無遠弗屆的今天,連經濟學家都努力開發網上互動平台,可見張五常腦筋靈活,因時而變,所以他的讀者迅速由平面傳媒的報紙,跳進無限深廣的網上世界。加上網民自由提問,張五常得承認,「其變化比我自己可以想出來的大得多」。例如2008年年初,網上「小林」同學問:普通話會否替代英語,張五常回答說,估計未來二十年,中文會成為國際語言是可以肯定的,「然而,要中文替代英語則不可能」,並且忠告同學「不學好英語是愚蠢了」。而這條問答內容,並沒有收錄在何良懋要介紹的《五常問答室》一書。

本書內容分作九大部分,都是因應網上提問而回答,頗為龐雜。由讀書、教育和擇業,到漫遊中國社會;由經濟話題,到文化和藝術;由貨幣政策的爭議,到放眼看地球等,似乎到了無所不包、無所不談地步。張五常這種網上天馬行空式的「經濟散文」嘗試,每次長度都是數百字起至千來字收筆,往往做到要言不煩、長話短說地步,極為切合互聯網世代的「閱讀耐性」。

何良懋於是又想到,香港中小學校近年正推動通識教育課程,很多教師投訴「通識」課很難教,不易備課,對教學範圍和資料拿捏很沒把握。如果這些老師肯多上網瀏覽張五常的「五常問答室」,就明白張五常正是示範經濟學問題通識化的高手,如何游走於無涯學海而不「遇溺」,從而得到不少教學啟發了。當然,張五常思路十分廣闊,長於涉獵不同知識而加以融會貫通,都是他敢於在網上「開壇講學」底因。任何學問,要能廣博要能精,殊非易事啊。

張五常書中常有些「驚世之論」,頗能引發思考。例如他主張懲治貪污犯,最好採取「以錢贖身」方式,因為這類貪污犯一旦罪成,所找到的充公錢通常只佔貪來的一小部分,張五常於是建議,罰款比坐牢更為適合於懲治貪污;而且,針對貪污者,採取法定的罰款減刑,有助減少法庭貪污(頁143-144)。他回答另一條問題時指出,任何政府管制都創造了貪污機會,例如交通法例,不可或缺,貪污也因而無可避免。他主張防止貪污腐敗首要權利界定得清楚,其次要把公歸公、私歸私,避免製造以公為私地賺取外快的空間;但是,這樣「談何容易哉?」

回答深圳和香港一體化的提問時,張五常斬釘截鐵地指出,這種一體化「不是上策」,理由:這樣既減少了兩個大城市的互相競爭,而且政治費用也會因而提升了;長遠來說,港深之間既競爭又互相交易,對雙方都有利。他的論據是,地區之間的激烈競爭,是中國經濟奇跡的主要原因。這明顯就是自由市場的經濟學觀點,交由市場這隻「無形之手」去決定競爭成敗。

在談到人民競爭力時,張五常同樣把這個課題放到市場調節機制上分析。他回應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憂慮未來中國人才素質能否持久地保持高水平。張五常認為:「在地球一體化的今天,工人或人民的收入是通過國際競爭決定的。這樣看,中國參加高考的學子當然是愈多愈好的。要擔心的還是教育制度的問題。十年前我欣賞國內大學的求學氣氛,認為只要老師的水平大幅改進,有可為,但這些日子我是愈來愈擔心了。」(頁38-39)

由於逐條回答提問,在不同時間遇到類似問題,作者往往要再度闡述相關背景,以致書中個別條目有局部內容「似曾相識」,尤其以作者講述自身經歷的類似文字,在不同的地方重覆,幸而不算嚴重。

說實在話,瑕不掩瑜,近年備受爭議的張五常懂得及時「走位」,跳出純文字傳媒的局限,搖身一變成為網上老師,天南地北一番,發揮他那普及經濟學的智慧,造福廣大網民,現在再結集成書,「反攻」網下世界,足見他絕非書獃子,曉得通過多媒體的作用以擴大自我影響力,真不愧經濟學家的本色。

何良懋今次就同大家講到這裏,並且祝聽眾朋友,新年進步!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