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忌書評】:《戰敗者的觀點:德軍將領談希特勒與二戰時德國的興衰》(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


2016.05.13
book-review.jpg 【林忌書評】:《戰敗者的觀點:德軍將領談希特勒與二戰時德國的興衰》(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

自一戰一百週年熱以來,不少外文的戰史以及西方歷史書籍受到關注,著名戰略家李德哈特多年前的名作,近日得以翻譯成為中文出版,實在是難能可貴。

作者李德哈特另一本著作《戰略論:間接路線》(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的序言提到:「當我在研究古今的無數戰役時,我才發現到,間接路線實在是遠比直接路線更為優越....無論在任何情形之下, 一個新觀念的直接攻擊,結果必然會挑起頑強的抵抗,使局面反而難於改善。若使用出人意外的慘透手段,用側擊的方式,則其收效反而會更容易更迅速。從政治領域以至於戀愛的場合,間接路線都是一個基本的原則。」亦因此李德哈特往往把目光放到別人注意不到的地方,例如不是從戰勝者的角度去思考,而反過來從戰敗者的角度去找他想知道的答案;同樣是二次,亞洲戰場的勝負還停留在如何篡改歷史事實,爭奪功勞以至貶低對手,層次實在差得太遠。

從歷史角度來說,紀錄這些觀點對還原真相非常重要,正如李德哈特在書中所言,德國將領即使個人意見淺薄,但多數人對事實的精準度卻非常在意,單是這點就和華人文化的「差不多先生」大為不同,即觀點可以不一,但事實就是事實;亦因此德國人以至研究德國人者,可以從他們客觀的事實觀察,即使得出不同的主觀結論,但這卻能創造有益與建設性的思考與思維;反觀中國對日抗戰的紀錄,則除了變成抒情文學,以至責難對手邪惡與兇殘,或以國族主義代入而感痛心,卻無法冷靜下來客觀分析對手,於是同樣的錯誤一再發生,因為連錯誤在甚麼地方都不知道,更不用想從錯誤中去學習了,這是令人極度失望的。

亦因此,即使德國陸軍成為了納粹政權手下的屠刀,在面對著國家興亡的時候,卻仍然有很多人拿出自己為國家的愛國心,在1944年7月20日嘗試暗殺希特拉,去拯救國家於水深火熱之中;反之由日本的一眾軍人有如希特拉般高喊「玉碎」,又或者中共經歷文化大革命全國瘋狂之際,卻沒有任何反擊勢力,可以在舉國瘋狂的情形下,盡最後嘗試去拯救國家,單從這一點來看,當知李德哈特對德國將軍「在談及軍事問題時,德軍將領要比其他人更為客觀」,這點所言非虛。德國文化的優點,即在於其認真;而認真的態度,背後就是來自頭腦沒有發熱,以事實作為思考起點,再作出其精密的計算。

希特拉是一個瘋狂的人,而一個瘋狂的人掌握了一副認真而精密的戰爭計算機器,於是在好運時把其效率發揮到最高,創造出一般人無法想像--包括德國將軍也無法想像的奇蹟;然而運勢逆轉時,兩者的磨擦終帶來負面的影響,以往的著作多把問題單方面指向希特拉,而李德哈特這本書,卻也同時指出通常不被批判的德國將軍以及軍事傳統方面。以下這段,當對香港及台灣政界有所啟示:「但是兩派人物的相互嫉妒、由觀點不同產生的激烈衝突所造成的致命後果,要比任何一方自身的錯誤更為嚴重」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