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書評】《趨勢與選擇: 歷史決定論批判》

0:00 / 0:00

《趨勢與選擇》是本沉重的書。書內記錄了作者張顯揚一生的思想歷程和理想幻滅,也徹底批判了自己長期信守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產制度理想,進而論述中國大陸走向權貴社會主義罪惡深淵的思想根源,剖視本以解放人類為職志的革命政黨因何淪落,成為漠視人性、欺壓人民、唯利是圖、官商勾結的權錢合體。

張顯揚本是官方理論家,但個人經驗加上深切反省,令他明白共產主義注定失敗,因為共產主義運動建基於自以為不以人的意志轉移、只由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決定經濟以至社會發展的歷史唯物論,完全貶低人的自由選擇和行動,也根本不符事實。更嚴峻的是,這套歷史規律落在一黨專政的執政者手上,變成替天行道的說辭甚至武器,以真理之名,打壓異己,倒行逆施,無所不用其極,以遂當權者的私利私欲。

流風所及,照顧人性需要、尊重人格尊嚴、發揮人道精神等等人文關懷,不單被視為異端邪說,主張者更被打成階級敵人,十惡不赦。馬克思主義本是要解放人類,讓大家從令人窒息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釋放出來,重拾自由,發揮個性,但到頭來帶來權力獨攬、剝削更深的專政力量。張顯揚一面分析歷史唯物論的處處破綻,一面指出人本思想和人道精神,即使四人幫年代告終後,依然是一些忠心愛黨者如胡耀邦和王若水的致命死罪,中國社會主義依然容不下人文主義的身影。

有別於黨內的民主派人士,張顯揚犀利之處,不單是指出中國社會主義有乖人性,更剖示了這種反人性的現實社會主義,其思想根源是來自馬克思主義本身。他認為,馬克思一面"主張自由和人性,主張人性的復歸",但又"主張階級鬥爭和暴力",以對資產階級專政,正預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也同時允許革命者以反人道的手段,去實現人道精神的目標。放眼中國,不單單是文化大革命,以至追溯到四十年代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殺氣騰騰,都看到犧牲自由、只求革命的歪理。用張顯揚的說話,就是共產黨要"用鎖鏈把人類拖進天堂"。

基於上述認知,張顯揚對時政的批評更是鞭辟入裡,直指本心。他認為,中國的現狀根本不是歷史的必然,不是社會自然發展的結果,而是共產黨以人為的政治以至政治制度一手造成。有別於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政治決定一切,是黨的領導決定一切,因此用"權貴社會主義"去形容當下的中國,比"權貴資本主義"更為貼切,因為這樣說更能突顯權貴壟斷政經資源的真實原因,更能指出中共所不能逃避的責任。

在張顯揚眼中,中國的前途在於建立公民社會,按照普世價值,以公民行動,捍衛公民權利,培育獨立自主的意識和組織,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相較之下,中共當權者的管治理念,不論是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還是胡錦濤的"反修防修",都是老調重彈,沒能擺脫一黨專政的權力壟斷和敵我分明的鬥爭心態。

此外,附錄的九篇文章反映作者的心路歷程,值得細讀。作者由五十年代近乎"原教旨主義"馬克思主義者,事事以馬克思理論為依歸,首先轉變成所謂"托古改制",即借用"馬克思主義"鼓吹改革開放,最後認同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者。儘管其畢生精力看來不少已虛耗在於世無益的馬克思主義,張顯揚的努力掙扎以擺脫奴化思想,既說明自由的可貴,也顯示個人可以跨過認知障礙,並非歷史所能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