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书评:平实亲切的香港文化回忆录--评陈冠中的《事后》


2007.10.12

陈冠中,一九五二年在上海出生,香港长大,香港大学毕业、在波士顿大学念新闻学。他是《号外》杂志的创辨人,在香港文化界活跃多年。他又曾住台北六年,现居北京。著有《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太阳膏的梦》、《什么都没有发生》、《半唐番城市笔记》、《香港未完成的实验》、《波希米亚中国》(合写)、《香港三部曲》、《我这一代香港人》等。

现今定居北京,穿梭中港台各地。一跃成为香港文化界的代表作家。他的著作《我这一代香港人》不但晋身香港电台举办的十本好书名单之内,还受到台湾和大陆读者的关注。

最近,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作《事后》–––本土文化志。陈冠中的这本新书,写的还是香港人、香港事,正好与他的《香港三部曲》和《我这一代香港人》成一系列。作者在书中的“前志”篇说,他自己是在香港开蒙,想借此书追忆,到底是哪些人哪些事哪些书开蒙了他。对于作者来说,香港最生猛的,大约在七十年代,那是香港文化脱胎换骨的时期,“敢为天下先”。

作者又指出,文化“这是个多义的词,要看语境而定夺……除了建构身份认同外,至少还可以有几个面向,一是文化作为生活方式,每个地方每一个人都是有文化的、需要文化的、活在文化中的;二是文化作为意义、道德与价值观;三是文化作为教养、品位、礼仪与知识;四是文化作为特殊的行为活动,这些细艺现在一般被方便的总称为文化创意产业。神奇、混杂的一体多面,写之不尽。”

因此,陈冠中认为:“细艺无分庙堂江湖,各自修行、各显精彩、各领风骚,却共谱时代精神。电影、电视、电台、音乐、报纸、杂志、图书、漫画、美术、工艺、时装、设计、收藏、广告、建筑、摄影、戏剧、戏曲、舞蹈、小说、散文、诗歌、报导、评论、学术……”。

在全书五十三题里,作者对“细艺”一一细写,涉及面很广,笔法平实而亲切,更有独到之见解,比如他在“杂种修成正果”一题中回顾了香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粤语流行曲由外来而变化发展的过程,总结道:“ 粤语流行曲杂种修成正果,是香港文化本地化发展的最佳范例,一、进口替代:本地制作取代进口产品;二、 本地化就是杂种化;三、 杂种的本地化成了文化特色,建构出香港的文化身份。”

与此同时,作者在书写过程中对于自己长大的小地方表达出深厚的感情,并且有勇气大声喊出:“香港是我们的城。”

作者在书中各篇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引起读者,尤其是本土读者的兴趣,让大家也写,一起记下香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和香港人的集体记忆。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