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樺書評:《遊學自然》


2008.02.15

DengXH0215_150.jpg

今天想向大家介紹的書叫《遊學自然——情意自然體驗活動》,作者是清水。這本書其實是關於一個叫做「自然學校」的組織的,雖然名叫「自然學校」,其實這間學校沒有校舍,它所有的學習,都以自然為課堂。

自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現代化的進程之後,科學和技術被定義為理性的、實在的,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自然、鄉土這種事物,則被定義為感性的,虛無飄渺的,可以犧牲的,而當社會要變得更發達,我們好像願意允許人類,繼續無窮無盡地把自然開發,這在發展中國家裡情況尤為嚴重。但現在,已經有千千萬萬的氣候異常、生態危機告訴我們,我們不可以再自私地把自然當作自己的私有物品,那樣肆意濫用。《遊學自然》最關心的,是如何令人以一雙帶有情意的眼睛去看大自然,而不是以功利的眼光,把自然視為一件無生命的死物。

其實每個人與自然都可能有一段擦身情緣,作者清水在序中就提到一些個人經驗:清水寫她的父親早年種樹打理果園,但卻有點望天打卦,偶然施肥,又不算很積極——其實這其中有一種順應自然的態度。清水的父親儘管靠種植為生,但他好像是在與自然相處,而不是利用自然。清水的父親享受在果園裡獨自散步;到清水長大後沒再與父母同住了,偶然回家探望父母時,不善言詞的父親就會遞來一把當季收成的果子。由此可見,清水的父親也許沒有什麼艱深的理念,但卻可能真的在生活中,把自然當成抒發自我的場所、把自然的產物當成表達的工具,加起來,我們可說,自然是實踐自我的場所,反映著某種內在精神。

雖然自然和我們的距離愈來愈遠是無可挽回的,但我始終相信,自然沉穩有序的包容性,對都市人殘破的心靈來說,應該仍是良藥。「自然學校」常會舉辦各種體驗自然的活動,《遊學自然》裡大部分的內容,都是一些體驗自然的活動、遊戲和練習。遊戲不單是孩子至愛的權利,遊戲其實也是人類的本能。《遊學自然》很著重「喚醒熱忱」,讓參加者習慣在大自然中釋放戒備、鬆弛身心。自然是巨大的,我們在大自然中常會感覺到自身知識的貧乏,《遊學自然》就有一個遊戲,要參加者選擇某種自然事物、現象命名,再向大家解釋,然後全部人一起使用這個命名。有些遊戲很簡單,比如「抱抱樹」,只是找一棵樹來抱著,卻就會有許多奧妙難言的經驗。

在自然中人是要保持隨意和隨興改變的彈性和好奇心的,書裡很鼓勵小組即興改變行程和說話內容,甚至說可以什麼遊戲都放棄,就在山坡上找地方集體午睡。

《遊學自然》最希望人可以放下理性、回歸純真,在自然中坦率地釋放自己。但在盲目發展的時代裡,要求與自然融合,也難免有規勸性質。書中有個遊戲叫「人類大移民」,讓參加者體會人類為了自己的居住和發展,強佔其它物種的空間,是怎麼一回事。另外,書裡也援引許多中國哲學學者的學說,道家和新儒家尤多,從理性上說服讀者。書中談了許多「生機飲食」,鼓吹少吃肉類和人類加工食品、多吃新鮮自然的植物性食物,烹調方法儘量簡單,也是因為,親近自然不是幾次遊戲就能完成的任務,它必須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改變我們自己,改變世界的現況與未來。

今年受到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冬天寒冷特別長久,大家親身體驗了氣候異常的惡果。因為太冷,大家可能多會留在室內,少去親近自然。不過我還是想起一句老話: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此話與大家互勉,下次再向大家介紹另一本書吧。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