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懋书评:《见证洪门三百三十年》

加拿大卑诗省大温哥华外围一幢过百年的致公堂建筑物,最近获联邦政府指定为历史遗址。与此相关的加拿大洪门民治党总支部,早于19世纪末已成立,最初称洪顺堂,后改名为致公堂;而洪门民治党是美洲一个较大的堂口,并于1971年正式在加拿大注册为社团。

2009.08.28

《见证洪门三百三十年》

编著:刘会进

出版:台北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2004年12月


加拿大卑诗省大温哥华外围一幢过百年的致公堂建筑物,最近获联邦政府指定为历史遗址。与此相关的加拿大洪门民治党总支部,早于19世纪末已成立,最初称洪顺堂,后改名为致公堂;而洪门民治党是美洲一个较大的堂口,并于1971年正式在加拿大注册为社团。

一提起洪门,大家都联想到辛亥革命,当孙中山先生创建同盟会之前,曾于1904年在美国檀香山加入洪门致公堂,成为会员,且获主盟人加封为「洪棍」(相当于元帅的位阶)。而他到了三藩市,有一段时间住在洪门致公堂,日间就食于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报社,在当地华埠与侨胞朝夕相处,宣传革命思想,筹募起义粮饷。所以,辛亥革命也是得助于洪门力量。

据《见证洪门三百三十年》书中页97至102指出,辛亥革命英烈之一的鉴湖女侠秋瑾,留学日本期间,经由革命党人安排下,加入反清团体三合会,并且获封为「白扇」,亦即军师。回到上海后,遇见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副会长徐锡麟,并秘密加入光复会,后来更加入同盟会,在一次参与起义失败被捕而就义。

中国洪门五圣山山主刘会进,给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写了一本书,名为《见证洪门三百三十年》,希望揭开洪门的神秘面纱,进而协助推动把洪门转型为趋向公益化、社团化、企业化、全球化。作者在书中《后记》这样表示:「早年洪门致力于反清复明,为民族大义牺牲奉献,其后洪门兄弟抛头颅、洒热血,义助国父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此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努力,促使洪门从反清复明转型为讲求民族大义……」现在,刘会进有意把洪门转型为社会公益团体,一方面关怀弱势,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活动。

本书作者又指出,在推翻满清的辛亥革命十次起义中,牺牲最多的,就是洪门昆仲,光是黄花岗一役,七十二烈士中,就有六十馀人是洪门成员;但在台湾,「洪门」组织并不合法,洪门中人必须以「中华民国社会专业促进会」的名义公开活动。刘会进更透露,曾有部分台湾的民意代表,在议事堂上诬指洪门是黑社会组织,甚至刻意诬蔑洪门的忠义精神,他对此感到非常气愤。所以要撰写本书,让社会大众能完整地认识、了解洪门。

洪门组织予人神秘莫测、小圈子印象,皆因在历史上,从明末的反清复明,到清末的武装起义,洪门往往以地下秘密会社形式生存,在社会底层逐步发展会员力量,例如三合会、哥老会、红花会、清帮等。本书作者认为,无论海内外,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洪门昆仲,所以他一向主张,应及早让洪门合法化,把一切都摊在阳光下,不但政府易于管理,而且洪门也得以光明正大地为国家民族尽心尽力;同时,一些假借洪门之名胡作非为的宵小,也自然有所忌惮而销声匿迹。

书中有一点是何良懋不大明白的,作者在页149提到,洪门是「独立山头主义」的组织,管理不易,且山主「必须以情感、以忠义精神的人格特质来统率昆仲,整个山的昆仲只听命于山主」,亦即洪门各山头恍如细胞组织般自行生存及发展。但如果真的要全面走向社团化、企业化经营的时候,难免要服膺于统一而中央化的组织架构,依循现代社会法制规章办事,那么岂非磨平洪门既有各个「山头主义」的棱角,放弃个人情感以及因人而异的「人格特质」?当传统忠义精神与忠于现代企业经营原则之间,未必那么轻易取得相容时候,但却要求洪门全面转型的话,那会不会在长期而言,流于一厢情愿呢?

无论如何,就因为洪门在社会上给人谈论得极多,但可供查阅的资料直如凤毛麟角,更遑论有系统的论述了。刘会进这本《见证洪门三百三十年》,细说洪门典故,由历史篇到礼仪篇再到洪拳篇,足可启人心志,纠正坊间一些对洪门组织的成见、偏见以至误解,让读者增加了解这个中国近三百年来民间一大门派的堂奥,打开一个爱国团体那前世今生的故事,穿越历史时空,印证各种江湖传闻,本身即已极具可读性。

何良懋今次同听众朋友讲到这里为止,并多谢各位收听。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