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是昨非﹕美国的民权和中国的维权--寒山
2005.10.27
这个星期一个有名的美国妇女去世了,享年92岁。在美国这个群星萃灿的社会里,这个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既不是好莱坞的名角,也不是运动健将,更不是亿万富翁的寡妇和继承人。但在历史上她的星光却比她们要灿烂得多,只是因为她曾经做了一件最平凡又最了不起的事,推动了人们去改变美国。
1955年12月一日,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裁缝帕克斯在劳累一天后坐上公共汽车回家。当她入座后,一个白人男子要她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他。在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美国南方,白人和黑人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有不同的座位,白人的在前车厢,黑人的在后车厢,黑人不能坐到前面去,但如果白人那里的座位满了,他们可以要后面的黑人让座。这是由州里的法律规定的。如果在往常,帕克斯可能就站起来了。但那天她真是非常疲劳,多年的种族歧视在她的心里所埋下的愤恨在那个瞬间凝聚成了一个固执的念头:她就是不让座。不管发生什么,她就是坐在那里不动,司机的威胁和其他白人乘客的叫嚷也不能使她站起来。于是警察来了,把她关进了监狱。
帕克斯并不是第一个因为拒绝给白人让座而触犯种族歧视的法律的黑人。在她之前,那一年有两个黑人妇女因为拒绝让座给白人而被关押并罚款。但帕克斯却是第一个因为不让座而被正式逮捕的黑人,她还在美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担任秘书,虽然谈不上什么社会知名度,但很多人都认识她,因此她的案子使得美国南方社会积累已久的对种族歧视的反抗情绪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蒙哥马利市黑人牧师马丁 路德 金和当地其他黑人领袖在黑人教堂组织了一个集会,宣布于12月5日发起了抵制公共汽车的运动。金牧师一方面反对暴力斗争,另一方面更反对消极等待,主张用和平的直接行动去促成美国宪法中所规定的、但却被南方各州的法律和传统所限制的民权。
蒙哥马利市的抵制公共汽车运动持续了381天,最后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宣布在公共交通工具中实行的种族隔离违反美国宪法,美国南方各州政府必须依法废除这种隔离。抵制公共汽车运动取得了胜利。在此之前,美国最高法院已经就另一个种族隔离的案件作出了判决,那是一对美国黑人夫妇状告地方教育当局,要求废除黑人学生不得进入白人学校的地方法规,最高法院判决地方教育当局败诉。在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由于地方当局和种族主义分子用威胁阻止黑人学生进入白人学校,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调动联邦军队进入小石城,用刺刀保护黑人学生上学。
这就是美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风起云涌的黑人民权运动中的几个小镜头。到了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民权法案”,规定在所有公共设施中的种族隔离和歧视为非法。
经过了六十年代的中国人可能还会记得,当时中共大力渲染美国的种族压迫,说黑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推翻压迫他们的那个制度。毛泽东发表声明,数百万人上街游行集会,声援大洋彼岸受苦受难的黑人兄弟。但与此同时,五亿中国农民不但被剥夺了进入城市的权利,而且被剥夺了迁移到其他农村地区的权利,连饥荒时出门讨饭都必须从地方政府那里取得通行证。你生下来是农民,到死也还是农民。这个身份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所谓“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区别。因此,中国当时对农民的隔离和歧视不但在性质和程度上远远超过了美国黑人所受到的种族迫害,而且超过了南亚历史上的种性制度,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残酷最没有人性的隔离和歧视。
今天中国各地的维权斗争此起彼伏。和美国当年的民权运动相比,它们既有相同更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中国的维权运动也要求实现宪法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但不同之处却很多。例如,美国黑人虽然受歧视,但他们却有集会集社和游行示威的自由,有创办自己报刊的自由,有组织自己的社区和团体的自由。他们还有自己的社区领导人。又如,美国最高法院和国会在迁就南方权势集团和维护美国自由传统、扩展人权之间选择了后者,站在了民权运动一边。三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都支持民权运动。最后,美国种族主义者尽管也用暴力威胁、迫害甚至杀害黑人,但毕竟是分散的个别行为,还没有发展到光天化日之下由政府出面﹐堂而皇之地大规模抓人、打人、关人的程度,更还没有发展到连报导维权新闻的记者都生命难保的地步。
最后,帕克斯女士后来的生活也体现了美国民权人士和中国维权人士遭遇的不同。帕克斯1956年出狱后,不愿在种族歧视仍然严重的蒙哥马利市待下去,于是搬到了种族关系比较缓和的北方,在底特律安了家。从1965年开始她在美国众议员康耶尔斯的办公室工作,一直到1988年退休。在底特律,有一所学校和一条街道以她的名字命名。在她的有生之年,她接受了无数的采访,发表了难以计数的演说,成了民权运动的历史见证人。一个底特律市长在1992年说,帕克斯女士“用坐著的姿态站了起来。”
有人或许会说:“那马丁.路德.金不是被暗杀了吗?”这话不错,但我们也应该知道,美国联邦政府在金牧师死后把他的生日定为全国性的法定纪念日,帮助这个这个民权英雄得到永生。
今是昨非
- 今是昨非﹕对“富强粉”的记忆--寒山
- 今是昨非﹕“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仇恨入心要发芽”--寒山
- 今是昨非﹕决定论的神话和中国的现实--寒山
- 今是昨非“我自由了” (下)--寒山
- 今是昨非﹕“我选择了自由”(上) --寒山
- 今是昨非﹕从谁为李大钊送葬想到谁在纪念赵紫阳--寒山
- 今是昨非﹕蔡元培和方励之(下)--寒山
- 今是昨非﹕蔡元培和方励之(上)--寒山
- 今是昨非﹕看美国历史教科书怎样评论本国历史(中)--寒山
- 今是昨非﹕看美国历史教科书怎样评论本国历史(上)-- 寒山
- 今是昨非﹕《越南独立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 (下)--寒山
- 今是昨非﹕《越南独立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上)--寒山
- 今是昨非﹕从越南战争的结局看中国的“国家安全”--寒山
- 今是昨非﹕坎特伯雷“红色大教长”约翰森(3)--寒山
- 今是昨非﹕坎特伯雷“红色大教长”休立特.约翰森(2)-- 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