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花筒﹕同性恋的生存环境


2006.08.30

描写同性恋者的电影《断背山》不单令华籍导演李安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殊荣﹐亦一度掀起探讨同性恋问题的热潮。在中国﹐保守估计有三千万名同性恋者﹐但实际人数会更高。虽然政府在政策上近年有所改变﹐但除少数思想开放的同性恋者有勇气承认外﹐大部分人仍是戴著假面具生活﹐因而衍生不少社会问题。请听夏宇报道。

大陆有不少由民间发起的网上同性恋论坛,但直至最近,北京才出现第一个带有官方色彩的同性恋者论坛。“同志论坛”两个月前出现在北京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爱滋病专题网站(www.cystd.com)上。由于担心论坛会引来太多非议,有关方面近日才对外公布该网网址。

论坛目前分设“心灵家园”和“同志天地”两个讨论区,同性恋者可以在那里舒发自己的内心说话。在论坛的留言中,有网民称赞论坛“是我心灵的家园”;亦有网民贴上文章“同性恋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一个网民留言说:“我不是同志,但我觉得大家都是一样的,很正常。没有必要歧视,资料显示,祗有一成的艾滋病人是透过同性恋行为导致,而大量感染者的因为吸毒和输血造成。很期待有人重视这客观事实,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这个论坛一开我就来了。”

另一个网民说:“平等万岁……我觉得GAY(男同性恋者)也应该享有自己应该有的权利,比如结婚之类,我们不应该在伤害一个爱自己的男人又去骗一个爱自己的女人……”

香港智行基金在大陆超过六个城市,开展针对男同性恋者的预防艾滋项目。智行基金会人士小沈也上过这个论坛,他认为,有官方背景的网站能正视同性恋问题,是一件好事,但也有局限性。

小沈说:对于同志论坛,我当然知道它的侧重点是关于艾滋病这方面,但是,同志和艾滋病的关系不仅仅是医学上的关系,它其实是有更多的社会因素在里面,为什么说同志人群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它到底是高危人群还是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如果作为一个官方背景的医疗机构,针对同志朋友,它的吸引力,我打一个问号,就是有多少同志朋友会很热衷地去上这个论坛。

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宽容度在一点一点地扩大,然而它依然是一个陌生而有著潜在禁忌的话题。复旦大学在全国首开先河,开设同性恋研究课程。2005年9月7日是开课第一天,只能容纳100人的教室,至少挤进了180人。

同性恋是以同性为对象的性爱倾向与行为。从被认为是犯罪、被绞刑架处死,到被冠以性变态,再到被一些国家政府承认,社会对待同性恋态度的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997年,中国新《刑法》取消了“流氓罪”。这被有关学者看成是中国同性恋非刑事化的标志。因为该“罪行”曾常常被用来惩处某些同性恋性行为。

2001年4月,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也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实现了中国同性恋非病理化。而此前,同性恋被归类为性变态。

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也进入了专家的趼究范围。2000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银河博士曾鼓动人大代表提交允许同性恋者结婚的议案。终因未能征集到30位代表的签名而搁浅。

据权威估计,中国约有3000万的同性恋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隐匿了身份,仍然戴著面具生活。

限于中国传统习惯、民族风俗、社会开放程度等原因,同性恋的性倾向和性选择,往往被人们视为是与传统道德秩序严重背离的病态的性取向。同性恋群体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更是遭到批评。讲到同性恋问题,就是一家人意见也不同。林先生和黄太是一对兄妹,他们都是到外国留学归来的专业人士,他们各自成家立业。林先生有一对儿女,黄太有两个儿子。他们都表达了对同性恋的不同态度。

黄太说:朋友之中有(同性恋)的话,你不要给我见到,你私底下怎么样做,但不要给我见到。我的儿子,我会介绍女朋友给他们。千万不要搞那些(同性恋),最怕那些东西。如果你问我,我的想法是非常传统的。

林先生说:如果社会上有些这样(同性恋)的人,我不会抗拒他们,我不会因为你有同性恋倾向就不同你接触,(如果女儿有同性恋倾向)也要接受,怎么会因此而和女儿划清界线?也不会特别教育她长大谈恋爱要找男孩子,因为从来不需要这样(教育)的。

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导致了同性恋者多不敢公开身份,从而选择了违背自己性心理的所谓“正常人生活”,或是偷偷摸摸地进行“地下活动”。

就好像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断背山》剧情一样,多数与异性结婚的同性恋者,都不会公开其性爱倾向。但是,潜在危险随之而来。专家指出,如果丈夫与同性恋者发生性行为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妻子的概率非常高。一旦病毒扩散,这就不再是单纯的同性恋问题,而演变成了社会问题。

智行基金会今年5月分别在广州和上海两开通了全国首条服务于同性恋人群的免费综合服务热线。在不同的时段,热线提供包括同性恋者健康咨询、同性恋者法律咨询和同性恋者艾滋病感染咨询三种不同服务。智行基金会的小沈说,热线特别是一开始的时候,电话量很高,在两个小时之内,接到七八个电话。从热线反映的情况看,大部分同性恋者还是感到压抑和孤独。

小沈说:现在,在中国大陆的一些大城市北京上海,这些地方相对比较开放,最近一直在接同志热线,很多中小城市的同志朋友打这个电话,他们都觉得很压抑,非常的压抑,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同志,找不到同志朋友,他觉得很困惑,周围的信息也很闭塞。哪怕是在北京和上海,你真正能公开地说自己是同志的,非常地少。

这条热线广州共有十几名志愿者,他们多数通过网络报名和朋友介绍。志愿者多具有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教育背景,其中有两名医学专业的硕士。并在热线开通前接受了相关知识培训,这些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二十岁,还是在校大学生,最大的三十几岁,已工作多年。负责接听法律咨询的志愿者有三名,其中专职律师一名,法律顾问两名。非服务时间时,有语音应答。

“你好,感谢致电智行同志热线,想了解智行及服务时间,请按1,自动语音健康谘询请按2,投诉、建议请按3,想了解谘询请按4,招聘岗位请按5。”

同性恋者在大陆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尽管现在有许多同性恋者敢于公开站出来争取自己的权益,但他们的呼声依然微弱。倘若社会没有形成开放、平等和宽容的气氛,同性恋者就不可能坦然地生存。(夏宇报导)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