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日記(第十集):湄公戀人

本台攝制隊來到泰國北部的清孔縣,當地以往盛產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類――巨形鯰魚,但近年鯰魚的數量大幅下降,漁民認為是由於水壩及擴闊河道工程,影響河流的生態環境所致。(姬勵思報道)

2010.01.15

湄公河的巨形鯰魚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可達到三公尺長,其中有部份的重量更超過三百公斤,是目前稀有的巨無霸品種。

本台攝制隊來到清孔縣,採訪當地的一個捕魚合作社,他們是現時唯一一個仍然每年捕獵鯰魚的群體。他們自稱為湄公河戀人。

合作社的漁民表示,他們的祖先相信食用巨鯰,可以長壽。他說:我捉獲最大的一條現時不在這裡,重250公斤,就在這條河內捉到的。這裡隨處都有鯰魚,但我們狩獵的地點並非最佳之處,最佳的地點應該是周圍無石頭,無木材,無障礙物。我們的祖先相信,食過巨形鯰魚,可以活到一萬歲。

漁民及環保專家都認為,巨形鯰魚的數目近年正大幅下降。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於2004年,把巨形鯰魚的保護級別,提升為極危的品種。

釣魚合作社的漁民表示,他說:我們剛開始狩獵鯰魚時,並無太多其他的搜捕者,亦見不到太多搜捕的船隻。近年在這條村,我們每年只見到4-5條巨形鯰魚,以前每年有50-60條。

有環保專家歸咎過度捕獵,是造成巨形鯰魚數目下降的主因。他們認為,上游的生態變化,對巨形鯰魚產卵的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輕微。

不過,湄公河戀人並不同意。他們認為,上游進行的水壩及擴闊河道的工程,導致水位的漲退無常,因而令巨形鯰魚的數量下降。他們現時寄望於他們實行的繁殖計劃,以保持鯰魚的生存數量。

合作社的漁民表示,最近他們就成功繁殖到數萬條鯰魚。他說:水位的改變肯定是主要的因素,當水位自然上升時,鯰魚就可自然產卵,但如果水位不規則的升降,鯰魚就無法產卵。我們捉獲鯰魚後,等他們產卵,孵化出近5萬條小鯰魚,然後就把他們放回河中成長。現時當中最小的有10厘米長,最重的有10公斤。

上游的水壩工程展開後,居民一直擔心對環境造成影響。清孔的居民發現,從1996年起,河床就已經完全乾涸。而首個主流水壩-漫灣水壩亦是在同一年全面展開運作。

湄公河戀人告知攝制隊,水流變得越來越不規則,2008年就發生過近百年來的最嚴重的水災。

合作社的漁民表示,生態環境的變化,導致潮水漲退失去規律。他說:那場水災來得很突然,我們都趕不及把物品移走,大水沖毀了所有的稻田,所有的農作物都沖毀了。水壩都擋不住大水。未建水壩前,河流的水位自然漲退,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我們可在3-4天前,看出潮水將會漲高,可以及時把東西移走。以前潮水漲退很有規律,但現在潮水會突然升高。

隨著水壩工程陸續進行,湄公河-亦是巨形鯰魚的棲身之所,正經歷不可逆轉的變化。巨形鯰魚以及漁民的生活,亦因而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但漁民都很懷念過往的生活。

合作社的漁民表示:我們對保護環境,保持文化傳統都有一份的熱誠。我們亦熱愛我們的村莊及舊有的生活模式,就是我們以前成長的生活方式。)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