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纏繞8個月 春節過後中國出口加工用人萎縮


2019.02.26
trade-war.jpg 貿易戰纏繞8個月 春節過後中國出口加工用人萎縮
AFP

中美兩國分別在去年7月、9月,向對方出口貨品加徵額外的關稅。美國加關稅的清單數量達到1萬多項,規模達2500億美元。美國的物價並沒因為貿易戰而飆升;中國的物價上漲,在去年也錄得低於政府全年3%的預期。有分析指,貿易戰下大陸商家出口轉內銷,小市民還買了便宜貨。不過,中國的出口加工企業,有中介公司表示,春節過後用人需求急劇萎縮。中美貿易戰開打8個月,誰比較傷?(霍亮喬/馬立克 報道)

根據美國勞工部最新一期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大陸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過去12個月美國整體物價增長為1.6%、食品指數增長1.6%。

在中國方面,中國2018年1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前一年同期上漲1.9%;全年CPI同比上漲2.1%,遠低於3%的通脹控制目標,但亦為四年來首次突破2%關口。

兩國貿易戰開打8個月,雙方的整體物價增長可算溫和。

華府時評人、經濟學者夏業良教授對本台分析,美國加徵了來自中國的日用品、加工食品、化工材料、橡膠、機械電子零件等10%的關稅,但大多數美國人感受不明顯。特別是對美國的中產家庭,8個月的美中貿易戰對美國的中產影響不大。對於中低收入家庭,有一些感覺,但並不強烈。

夏業良教授說:美國消費者會慢慢把這種消費習慣,從中國這樣的一個產品,慢慢的轉移到其他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你比如像越南、孟加拉、南美洲的一些國家。所以美國的這些訂單,也會走向那些更加貧窮落後的一些國家,所以這個問題就是一個替代選擇。對於中低消費者來講,沒有太大的震動。

國內媒體報道,內銷市場自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中國對美的出口商品在國內出現大幅降價,即使人民幣實際貶值,國內消費品的價格、特別是出口產品的價格在國內都有所下降。大量原來計劃出口的產品,變成了出口轉內銷產品。有分析就指,原本出口的產品內銷,質量提升,價格下降,民眾享受到實惠。

不過,中國的企業在貿易戰下的損失已經浮現。本台記者從深圳一家勞務中介公司了解到,中美貿易戰對出口企業,和來料加工企業的影響很大。中介公司指,目前勞務市場的招工需求保守說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0%,非常可怕。

勞務公司經理說:我們這出口加工的企業比如說製鞋業、紡織業、機械製造等很多的企業,基本上除了多年工以外,從今年看,招新員工基本上不招人了。而且有大量的人他不招了。因為他用不上那麼多人,自己的業務量變小了,他自己的規模也變小了。今年招的情況能達到旺季的五分之一就不錯了,用工數量減少了70%。

而夏業良更指,假如關稅由10%加至25%,商品價格變動就會有感,美國中下層消費習慣要有所調整、美國的進口商也會調整,改由其他渠道進口日用消費品。屆時,對中國出口廠商的打擊會進一步擴大。

中國政府目前全力激發民企、小微企業的生產力。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等部門日前表示,首階段全國政府部門、大型國有企業共清償民營企業帳款超過人民幣1600億元,其中農民工工資、民生安全工程欠款得到優先清償。消除社會不安,清欠民企帳款已被提升成政治任務。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