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政府組織批評港府保護婦女權益不力
2006.08.14
十六個香港非政府組織前來紐約出席聯合國召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國際會議﹐出席的代表在會上提出香港新移民婦女、家庭暴力及在港菲傭等問題。
婦女勞工協會代表胡美蓮和公民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在會上批評港府對新移民居港七年才可以符合領取綜援的資格﹐導致新來港的婦女不敢求助。
而群福婦女權益會主席廖銀鳳批評政府不撥款資助處理家庭和性暴力問題的機構“風雨蘭”﹐卻準備設立"一站式"的家暴中心服務各種被侵犯的受害人﹐有機會讓虐待婦女的男性可以以受家暴力為藉口入住該中心﹐令服務失去保密性﹐設計出現嚴重的漏洞。她亦批評港府對該計劃沒有進行廣泛的公眾咨詢。
對於香港天水圍家庭暴力案件急升。聯合國委員會亦表示關注。
而立法會議員劉慧卿批評港府于2001年成立的"婦女事務委員會"並非屬於中央機制﹐只是咨詢性質﹐她建議于行政會議的所有討論中加入對女性平等權利的考慮。劉慧卿亦向委員會簡介了對香港婦女參與公共事務的情況﹐批評功能組別的選舉歧視女性參選。她建議港府提高在咨詢架構中女性參與的比例至百分之二十五至四十。
另外﹐菲律賓家庭傭工協會主席特尼思在會上提出印尼、菲律賓等外傭被剝削工資和假期等問題。她建議港府取消女傭在約滿或被解僱後兩週內必須離港的政策﹐因為該政策令女佣害怕被辭退而不敢投訴。(吳翊菁紐約報導)
©
2006 Radio Free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