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布首批戶籍計分制名單 偏重科技人才被指不公


2018.10.16
household.jpg 北京公布首批戶籍計分制名單 偏重科技人才被指不公

大陸的戶籍制度一直為人詬病,即使國務院一再出台新的戶籍政策,冀給予湧入城市的外省居民帶來便利,但仍是吃力不討好。北京周一(15日)公布首批透過計分制,獲得北京戶籍的外省居民名單。但有非京籍居民指出,名單傾向某一行業的人員,未能覆蓋各個領域。有經濟學者認為,全面廢除戶籍制度,能更好地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但以目前的國情來看,仍需很長時間。(文宇晴 報道)

經過約半年的申報、核查、覆查階段後,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周一(15日)公布首批積分落戶人員名單,超過12萬人的申請中,獲得北京戶籍的只有6019人,即成功率不足5%。

大陸媒體報道,獲得落戶北京的外省人員,不少任職民營科技公司,例如百度、聯想、騰訊等。其中符合資格的165人,均隸屬總部位於深圳的通訊設備公司「華為」;排名第二的則是官媒「央視」,有73人。

在北京工作的外省居民梁先生,因為跟隨他到北京生活的孩子沒有北京戶籍,而無法在北京繼續升學,他曾聯同類似情況的家長為此維權上訪,為孩子爭取上學權。

梁先生向記者反映,成功獲得北京戶籍的申請人比例太低了,而且偏向某一方面的申請人,未能完全覆蓋各個行業。他又說,到大城市工作其實是為了令到生活更好,可是落戶政策卻局限了子女的就學權。

梁先生說:從結果來看,科技人才佔的比例比較大,大部份的人都是無緣的。怎麼說了,有總比沒有的好,但是力度還是不行,還是解決不了北京這麼大流動人口的戶籍問題。政府應該在戶籍的步伐再邁大一點、門檻再低一些,讓更多在北京工作的人都有機會。另外就是教育的問題,即便(父母)落不了戶,但孩子的教育永遠不能與戶籍掛勾。

一直關注戶籍政策的經濟學者胡星斗指出,自從國務院約4年前公布有關新的戶籍制後,深圳和上海已經先後採取計分落戶制,而北京在今年初才啟動,是與北京落戶條件比較嚴格,又要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長,所以遲遲未推出政策有關。

胡星斗說,無論是戶籍制度還是資源不平衡的現狀,都是行政控制的結果,都是違背市場經濟的要求。他解釋,人才在全國範圍自由流動才能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因而戶籍制度理應取消,不過以目前大陸的情況來看,仍然需要很長的時間。

胡星斗說:過去北京有居住證的制度,一些國企的負責人或演藝人、特殊人才較容易取得北京的居住證。現在積分落戶其實也是一樣,主要是解決人才方面的需要。其他中小層次的城市有可能逐漸全面開放,但長遠的目標應當廢除戶籍制,或者只是把戶籍作為人口登記的辦法。

網上資料,大陸當局在1958年制定了「戶口登記條例」,確立了一套嚴格的戶口管理制度,包括常住、暫住、出生、死亡、遷出、遷入、變更等7項人口登記制度。所有個體被普遍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大類。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起飛加速,大量農民工遷移到城市從事非農業的工作,但是由於當時仍然是實行「計劃經濟政策」,個人物資實行全民配給制,若無法獲得批准,離開了戶口所在地便無法獲得糧食、單位住房或醫療等配額。儘管後來官方媒體宣稱以居住證取代暫住證,給予湧入城市的農民工帶來便利,不過他們實際上淪為社會上的「二等公民」。

直至2014年7月,國務院公布了新的戶籍制,要求全面開放鎮和小城市的落戶限制,而大城市則建立計分制。標誌著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管理模式,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北京市在今年4月中正式啟動「積分落戶」的戶籍制,在短短2個月的期限內,已經收到超過12萬4千人的申請。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