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澳門】澳門社運書千本遭大陸充公
2015.07.01
大陸近期再發生充公敏感書籍的事件,一千本講述澳門社運的新書,在珠海印刷後赴運澳門出版時,被大陸海關全部沒收。香港支聯會更指出,沒收貨品的範圍正不斷擴大。(劉雲報道)
澳 門政府去年中提出的“離補”法案,經歷一場被視為開埠以來規模最龐大、宣稱有逾萬人參與的遊行示威後﹐在反對聲中法案胎死腹中。法案原建議加強對澳門現 任、候任、甚至離任的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福利保障。鑒於社會反對聲音澎湃,行政長官崔世安最終被迫撤回方案。時隔1年,在這場社會運動臨近1周年紀念之 際,1本重溫事件來龍去脈,收集參與者心聲及時事評論員分析的書本,突然無法面世。
新書“撤!還記得嗎?”在大陸印刷,首版1千本新書經橫琴口岸運返澳門時,遭大陸海關以內容敏感而全部沒收。編輯委員會成員蘇嘉豪對書籍被沒收感到錯愕,因為書的內容只是涉及澳門本土的大型群眾運動而已。
蘇嘉豪記憶中,這是澳門首次有新版書籍被大陸沒收,前年,他也曾出版1本涉及社運的書,最終成功在澳門市面發售。但是,相差1年情況卻有天壤之別,他估計, 澳門自“反離補”法案事件後,社會整體受監控的情況較過往嚴謹之外,與這本新書需要運往內地印刷不無關係。他說,印刷商約在5月21日通知他,新書在關口 被沒收之餘,連帶該貨櫃內其他旅遊及飲食的雜誌都全部一併被沒收,貨物的總損失約10萬元。印刷廠雖沒要求他們賠償,但是,不願意站出來向公眾交待事件的 經過。
蘇嘉豪:(廠商)的確不太願意多透露,因為他們擔心有很多麻煩因為他們在大陸有廠房。
蘇嘉豪選擇相信廠商,因為雙 方過去也有合作,即使該廠商事發後已即時表示,不會再協助他們再印該書,蘇嘉豪仍表示體諒。他解釋,由於澳門社會細少,澳門的印刷商除了接收私人的訂單 外,也有接收澳門政府的印刷工作,因而澳門的書店很少有出售涉及本土的社運書籍,免廠商的生計會受到影響。
事件發生後,澳門政府未有公開就事件表達意見,蘇嘉豪雖早有心理準備,但是,心裏仍感到不是味兒。
蘇嘉豪:這不單純是1本書的問題,而是我們作為澳門人,合法地出版1本書,合法地經出入口運送,原來可以在中途不見了,政府知道事件後完全沒有任何協助,甚至讓我有一種感覺是被動地配合此事。這事令澳門人的言論自由及出版自由受到很大的打擊。
屬於民主派的澳門立法會議員吳國昌對新書被沒收的事,也感到有點意外。但是,他指類似的事件其實過去也曾出現,只不過,當事人不願意披露。
吳國昌:不是往後,以往也如是,你在內地印東西運回來時,無緣無故被人截走了,可是,當事人又不願意公開。無辦法!
吳國昌不願意估量當事人為何不願意向公眾公開,他覺得這樣做是‘傷口上灑鹽’。 然而,他認為內地的商業單位也是受害者。
吳國昌:這件事意味著內地商業單位的質素被內地的政府傷害,所以,生意還是較好在港澳兩地本土自行做好一點。其實,內地的產業是不斷受到內地政府傷害。
中國政府部門充公政治敏感的貨物,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今年初,香港民主黨按過往慣例,預備大量年宵貨品、包括諷刺香港特首梁振英的厠紙,在年宵攤位出售籌募 經費。但是,該批貨品由大陸運返香港時,全部被大陸海關沒收。不過,沒收貨品的行動不止於中國大陸海關,香港的海關亦曾以侵犯商標為由,沒收香港政黨社民 聯印製諷刺香港最大建制派民建聯的T恤。
經常被大陸海關充公貨品的香港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指,近年大陸海關充公物品的範圍擴大了。
蔡耀昌:早幾年,你若講關於反共產黨或六四,可能是直接有問題。我理解,幾年前若只談香港如反梁振英或澳門的事,在內地印並沒有問題。可是,近2年間,這些行為有問題了。所以,你見到是不斷收緊。
他 說,過去大陸政府充公的物品都是被視為反中共政權的,但是,現已延伸至包括香港及澳門特區政府在內的物品,若被視為影響國家安全或維穩工作的東西時,都會 沒收及受到監控。有大陸的印刷商曾跟他說,由於他們印刷的物品需要向內地的有關部門通報,故此,他們會求自保拒絶接受香港支聯會的訂單。他覺得,政府的做 法除直接使商業單位生意上受損外,更可營造白色恐怖的氛圍。
蔡耀昌:形成的所謂白色恐怖的震攝,已經可以使內地的印刷商卻步。就算他(廠商)很小心,有時候原本初期接收訂單時,他也不可以完全確定那件事是否好敏感或會被官方制止。
蔡耀昌認為,若情況持續,內地的經濟會受到影響。所以,內地的人民要保障自己的人權之餘,也要保障經濟利益。
蔡耀昌:內地的民間或輿論的聲音要同時間慢慢爭取擴大,這不單保障基本人權,就算從搞經濟做生意的角度看,都需要有一個更加寬鬆的環境才可以長期保障經濟的利益。
面 對香港訊息被中國大陸篩選,傳統媒體以致新興媒體早已有一套運作方法,每當涉及香港政治議題的新聞時,他們不是避重就輕就是拒絶報導。不過,開宗明義述明 阻截香港以致台灣的訊息,則在今年4月下旬罕有地出現。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宣佈2015年全國網上“掃黃打非”工作計畫,其中一個稱為“清源2015” 的專項行動,述明將全面清理和打擊“港台反動有害資訊、境外有害文化”。網上清除行動的同時,中國大陸各地方政府已接獲指令配合,在各口岸及市面嚴厲堵截 查繳來自香港、台灣“攻擊黨的領導、貶損黨和國家領導人等反動出版物及資訊”。
教育界的香港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說,人的思想、觀點或資料是需要透過新聞報道、雜誌及書籍等達致自由流通。倘若在撰寫或出售書刊上有限制時,除影響人自由接收訊息的權利外,更會對教育造成影響。
葉建源:一定的,因為教學生,老師不單止把資料給學生,還需要學生自己看課本及課外書。課外書可以給學生好多啟發及刺激。實際上,很多資料都是來自課外書。
倘若某類政治觀點的書被審查或不能在書局出售,葉建源認為是香港的大問題,令香港失去文化開放的美譽,學生接收不同資訊的權利亦受到傷害。
去年底79天的佔領運動完結後,不少出版商爭相出版相關的書籍,但是,佔據香港出版及零售市場的聯合書店集團被香港傳媒揭發,在當眼處推售反佔領運動的書, 卻把支持佔領運動的書籍置於隱蔽處或藏於貨倉內,未有放在書店出售。葉建源認為,香港現時最需要的是多一點不同賣書的機構,確保市民可找到各種各樣的書 籍。
葉建源:我們現在很明顯賣書的市場其實相當偏向一邊,我們不能夠有多樣化書籍的流通。長遠而言,這是一個頗大的問題。
雖然,這是一個自由經濟市場的問題,但是,他說,稍後會就此事在香港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加以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