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莲对「打羽毛球」口气软化 称是参考建议而非教育政策

粤语组报道
2024.09.02
蔡若莲对「打羽毛球」口气软化 称是参考建议而非教育政策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首次谈到因抑郁症自杀的儿子,表示「即使在热闹中仍感到孤独」。
粤语组制图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周日(1日)接受香港电台《旧日的足迹》的访问。就公民、经济与社会科的性教育教材引起国际媒体关注,蔡若莲称「只是教学活动的参考建议,而非教育政策」,但强调课程面向初中生,向他们灌输正确的性观念「是非常重要」,而12至14岁的性行为属违法。 教材受争议的部份,包括建议学生面对性冲动时去「打羽毛球」、签署承诺书订立「亲密界限」、若不能承受未婚怀孕等后果「应坚决拒绝婚前性行为」等。

坚持「婚前性行为」是不对的 但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

主持人提及「就婚前性行为是不对的,有议员指会否太落伍」,蔡若莲回应指:「能否做到是一回事,正确与否又是一回事。12至14岁你想他怎样?难道要学外国那样派避孕套?」「我们中华文化社会,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家庭对社会是非常重要。如果不尊重对方、不爱护自己的身体,将来会衍生好多价值观的问题。」

立法会议员张欣宇8月23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看到性教育教材的新闻后大吃一惊,反问「是否要回到验处女、处男的思维」。当时教育局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否认价值观不合时宜。其后张欣宇在社交媒体再次回应,「政府阐述自己的理据,当然是份内事。但实在无需次次都要最后来个『定性』:有不同的意见就是『不专业』和『不负责任』。」「真正的authority(权威),不止是来自权力和地位,更加来自认同和人心。」

首次谈到自杀儿子 曾称「不会愿谅他」

蔡若莲在开学日(2日)谈到学童精神健康问题。教育局推出「精神健康约章」,截至8月,共有420多所学校参与,推动学生注意休息、放松、提升抗逆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识别自杀风险较高的学生,政府在去年底推出「三层应急机制」。蔡若莲表示,至暑假为止,共有120多宗「第二层个案」转介予社会福利署的支援服务团队跟进;另有280多宗「第三层校长转介个案」。至于机制会否恒常化,蔡若莲未有正面回应,强调「会与学界沟通」。

她在港台的访问中表示,学童自杀每个个案都好复杂,不是移除单一风险就不会发生。精神健康问题可以是因为遗传、脑内分泌,也有因为压力、人际关系、感情、学业,表现未能满足身边人和自己的期望等。

她首次谈及7年前因抑郁症自杀的儿子:「永远失去一个很爱的人,那种感觉像心中有一个好大的窿,即使好热闹,都会感到孤独。」因为信仰和亲友的支持,「就算心里永远像有着一颗大石,但仍觉得有一层膜包住,未至于完全碎裂。」谈到母子俩曾有二十多年愉快的时光,主持人问蔡若莲有甚么想对儿子说,她答:「他有问过我,如果他有事,我会怎样。我当时为了吓他,我说『不会原谅他』。后来我想告诉他,你放心,妈现在很好。」

编辑:陆南才 网编:池焕衡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