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纲领 学者指应区分表达自由
2016.12.28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首次就网络空间安全发布纲领文件,指当前网络的严峻挑战,以政治安全居首位;文件并提出战略方针和任务等。有学者认同网络影响力大,有必要作出规管,但网络安全与民众的日常表达自由,必须有所区分。(李莱 报道)
国家网信办周二(27日)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明确指互联网等讯息网络,已经成为讯息传播的新渠道,是国家主权的新疆域。网络虽带来新机遇,但同时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安全及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受到挑战。
文件阐释国家的原则,包括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平利用网络空间、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安全等,表明各国主权范围内的网络事务,由各国人民自己做主。因应网络渗透危害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方面,提出9个战略任务,其中首5项均与国家安全有关,包括坚定捍卫网络空间主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及保护关键讯息基础设施等,反对通过网络颠覆国家政权,以防范境外势力利用网络渗透、颠覆。
文件认为,网络对政治安全的挑战优先于经济,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对本台表示,有必要应对网络安全,但须与民众的言论自由作出区分。
胡星斗说:网络安全和其他领域的安全一样,当然每个国家都存在网络安全的问题,但是不能够将人民正常的言论、将属于宪法保护范围内的言论自由,都看成威胁。如果这样的话,中国草木皆兵,普通的老百姓都成为潜在的敌人;所以还是应当回归理性。
继今年11月通过的《网络安全法》,中国再提出针对网络安全的文件,胡星斗指网络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起重要作用,需正面看待网络的影响力。
胡星斗说:网络应当促进一个国家的政治进步和经济发展,不应当把网络看作是与政治、经济相违背的,对于中国社会的启蒙,思想的解放,的确有巨大的作用,也就是说技术进步有时成为制度变迁的一个主要力量。
广东网民贾榀接向本台表示,新文件显示中国当局对网络的打压不会停止,特别在社交媒体上,政治敏感的内容会更快被移除,相信未来甚至出现更多以言入罪的情况。
贾榀说:前几天微信进行了立即升级,他在朋友圈可能增加了自动过滤、自动屏蔽的功能,很多我们维权圈里面的讯息,很多经常都发不出来,或者是发出来只有自己能看到。还有直接的打压,就是以言论的名义直接冠以罪名,进行拘留包括传唤,甚至严重的被判刑,持续进行打压,这2、3年以来,尤其今年,2016年,愈加的厉害。
贾榀指出,当局对网络限制愈趋严厉,相信短时间内难以突破,只能透过翻墙浏览敏感的讯息。
贾榀说:国内这些网络平台,突破还是有一定难度,因为他们有非常多的限制,现在很多时候没办法,发东西都要翻墙到facebook(脸书)或者推特,国内的这些愈来愈不好用。
文件除列出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策略外,亦指中国支持各国以联合国为平台,推动协商网络安全规则和公约,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