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23-10-02
繼英國前首相卓慧思五月訪台後,再有西方國家前首腦到台灣訪問,澳大利亞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將於下周三(11日)訪台兩天。中國駐澳大使肖千日前警告,包括莫里森在內的澳大利亞政界人士訪台,會破壞中澳關係穩定;而莫里森則反駁指:「這位大使無權警告國會議員不能前往台灣。」
2023-10-02
中國「十一」國慶,香港特首和全體司局長紛紛在個人社交平台發帖賀國慶,《明報》「Emily」專訊欄目關注高官賀詞內容,除了強調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部分人亦引述「習語錄」來表忠,分別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承諾,及強調「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等。
2023-10-02
近年每逢「十一」中國國慶日,在日香港團體都聯同內蒙古、維吾爾族組織,到位於東京的中國大使館抗議。今年有「潤出來」的中國人亦加入隊伍,有示威者指「寧願一輩子不回國」,也要站在自由的國土反對習近平的極權統治。有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日本女子代表港人,在大使館門前呼喊何桂藍、鄒幸彤在法庭上的辯詞,她說希望餘生可以光復香港自由。縱使核廢水事件令日中關係惡化,但都無阻中國人到日本旅遊,示威者圍繞涉谷一周,向遊客展示世人對中共極權的不滿。
2023-10-02
下周二(10日)就是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按慣例在世的前總統都會獲邀出席在總統府前舉行的盛大典禮。不過,前總統馬英九周一(2日)突然宣布將拒絕出席,原因是現任總統蔡英文自前年起,將雙十國慶的英文名稱改為「Taiwan National Day」。行政院長陳建仁回應指,馬英九歷年都有出席,不理解為何今年不出席。
2023-10-02
港府出盡力推廣「夜繽紛」吸客,香港迎來疫後首個「十一黃金周」,今年還剛巧是中秋及「十一」假期連放。過去香港都會非常看重這假期,期望大陸客帶旺香港旅遊經濟。不過從入境處數字看來,今次港人去中國的人數卻比起陸客赴港多出一倍。即是話,即使港府如何力推,仍無法留住港人「在港消費」。
2023-10-01
周日(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4周年,全球多地爆發示威浪潮。在英國倫敦,港人、藏人、維吾爾人及蒙古人等多個組織,聯合舉辦集會遊行,抗議中共極權統治,並在全球各地進行滲透。期間有示威者在中國駐英大使館外,撕毀五星紅旗洩憤。
2023-10-01
十月一日中國74周年國慶,市面上看似一片歌舞昇平,不過熱鬧背後,卻連一丁點聲音都容不下。一名男子接近傍晚於銅鑼灣SOGO門外舉起白花,豈料被多名警員壓在地上,最後被帶上編號「7164」的警車。有圍觀途人指:「香港連獻花的自由都沒有嗎?」
2023-10-01
位於旺角由前立法會議員譚文豪開設的茶餐廳「一日三餐」,敵不過疫情,捱了近三年後終告結業。有食客對一直堅持理念的餐廳結業感到傷心;有員工向本台直言,沒有特別不捨與難過,但唯一最可惜的是「無法等老闆出來一起開工!」
2023-10-01
周日(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中國、香港和澳門「熱烈慶祝。不過全球多處華人發起集會,抗議中共侵犯人權。其中在同是華人之地,被受中國打壓的台灣,有一群香港人聚集在西門町冒著雨設「十一「賀」國殃民」街站,任由風雨拍打在臉上,向台灣人講述中共對香港的摧毀,希望透過香港的經驗,喚醒台灣及全球民主國家人民警覺。
2023-09-29
香港政府因政治理由,自2021年初開始,不承認BNO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但在中國與印度的關係持續緊張下,印度偏偏只承認BNO。印度已停止向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發出網上或親身辦理的旅遊簽證,但BNO持有人則不受影響。
2023-09-29
周五(29日)是中秋節,在英國,有港人組織趁節日在當地舉辦市集,吸引一眾在英港人緬懷在香港團聚的氣氛。
2023-09-29
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之後,大學校園表達自由屢遭箝制。3名身繫黃絲帶的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學生,趁周四(28日)雨傘運動爆發9周年之際於校園默站紀念,有途經的學生向他們索取黃絲帶,但活動僅持續5分鐘,即被保安及職員帶走。涉事學生向本台指,當時教職員聯同保安帶他們到一間房間近2小時,期間不准他們發問,更恐嚇他們已「違法」。浸大副教授陳家洛表示,將替學生寫求情信。前浸大教授批評浸大已「國安化」,教職員充當執法者,連默站也容不了,與內地接軌。
2023-09-29
據多名體制內人士向本台曝料,江蘇、天津、廣東等多個經濟大省因財政枯竭導致公務員遭欠薪或減薪。其中天津市政府部門、天津公交集團18000多員工被欠薪數月。天津市河北區甚至被迫向當地寺廟大悲院借錢發工資。
2023-09-29
在「四通橋標語事件」一周年之際,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出現題為《救救中國》的公開信。指中共掐滅政改之火,並走向習近平定於一尊的黑暗時期,呼籲年輕人覺醒及肩負改變中國命運的責任。
2023-09-29
過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用比較迂迴的方式,形容中國意圖,說中國渴望「重新塑造國際秩序」。不過綜合外電報道,周四(28日)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主辦的論壇表示,中國正設法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的「主導力量」。他回應有關中國意圖的提問時說:「我認為它尋求的是成為全球軍事、經濟、外交上的主導力量…那是習近平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