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導彈驅逐艦現身南沙海域 中方稱「全程跟蹤監視」


2020.03.11
us-ship 闖入中國西沙領海的「麥克坎貝爾」號導彈驅逐艦。(維基百科公開版權圖片)

美國近日高調宣告重返「印太地區」,而美國海軍「麥克坎貝爾」號導彈驅逐艦周二(10日)在有主權爭議的南沙海沙群島海域出現。中國軍方發言人周三(11日)發表談話稱,「此舉違反國際法規則」。但有學者分析指出,美國參與南海,能為周邊國家帶來穩定。(方德豪 / 文海欣 報道)

中國解放軍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華敏周三表示,周二,美軍「麥克坎貝爾」號導彈驅逐艦「擅自闖入中國西沙領海」。李華敏聲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其跟蹤監視、查證識別,並予以警告驅離。」

台灣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軍事專家李正修周三(11日)對本台分析指,美方一直強調在南海有進行「自由航行」的權力。而且疫情當下,中方看似忙於防疫工作,但其實在軍事準備上還是有所動作,美方此舉就是向中國示威。

李正修說:可能美國也是怕或是防範中國大陸借各國進行防疫工作過程中,去擴張在南海的軍事影響力。所以美國就是有一點先發制人的味道。

李正修續指,美國介入南海,能為周邊國家帶來安定穩定,有平衡勢力的作用。

李正修說:雖然說這些國家現在跟川普(特朗普)政府處不好,不過處不好是一回事,在安全上終究要依賴美國保護。所以在這情況下,這些國家又回過頭來希望跟美國在安全上維持一個合作關係來平衡中國大陸的勢力。所以說這也是為甚麼川普派海軍等在南海進行密集式的巡邏演練,也等於一方面向中國示出「我在這裡宣示」、另一方面也向周邊國家說「你們不用擔心、美國還在這裡」。

另有分析指出,美國驅逐艦現身南沙海域,跟美國在2017年提出的「印度--太平洋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簡稱「印太戰略」)有關。「印太戰略」是指美國聯合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對中國實施的機制性制衡,其目的是制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

去年11月3日,美國國務院公布「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促進共同願景」(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Advancing a Shared Vision)報告,進一步揭示美國計劃以更具體方式,落實印太戰略目標,擴大聯合印太盟國,對抗區域內不滿現狀的國家,特別是針對快速崛起的中國。

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曾分析指出,美國在南海實施的戰略可能有以下幾項:首先是美國會更加頻繁地,在南海爭議地區進行「自由航行任務」(FONOPS)。自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美軍在南海進行的自由航行任務已有最少16次。

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美軍在南海進行的自由航行任務已有最少16次。

南沙群島海域近幾十年一直都有主權爭議。中國、台灣、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與印尼均宣稱擁有其附近海域的主權。其中中國、台灣與越南均宣稱擁有該群島完整的主權,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則宣稱擁有部分島嶼的主權,而印尼則是宣稱擁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

中國近年來在南海海域的一系列行動,包括在中越爭議海域架設鑽井平台,在南沙群島岩礁上開展填海造島作業,甚至在南沙部署飛彈系統等,中共這些動作引起周邊國家的強烈關注。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