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23-03-17
香港「立場案」本周五續審,控方圍繞梁頌恆專訪及張崑陽博客盤問,指訪問刻意鋪,以圖煽動對司法系統的不滿和對中央政府的仇恨。前《立場》總編輯鍾沛權否認,指為尋常訪問手法,又說相信在多元開放環境下,應容許有不同聲音。
2023-03-17
香港大律師公會將於4月組團應邀訪問北京,是該會5年來首次再度組團訪京,外界以「破冰」描述。
2023-03-17
CNN報道,烏克蘭擊落了一架中國廈門製造的無人機。無人機經過改裝,搭載一枚約44磅的炸彈。
2023-03-17
習近平將於下周訪問俄羅斯,將是習近平成主席後第40次會見普京。另外,國際刑事法院周五以「在烏克蘭干犯戰爭罪行」向普京發出拘捕令。
2023-03-17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測試在ChatGPT上以中國敏感詞進行問答,發現操作ChatGPT時使用不同語言或不同問題,有可能反映出不同的意識形態與觀點,甚至出現事實上的偏誤。我們透過專家分析ChatGPT的問答生成原理,以及資料庫運作邏輯。
2023-03-16
2019年反修例運動事件期間,港大畢業生杜啟華因襲警、咬斷警長的無名指及襲擊時任高級警司的手指致其骨折等,前年在區域法院被裁定襲警等共4罪罪名成立,被判囚5年半。上訴庭拒絕了被告申請上訴。上訴庭法官彭寶琴質疑:「殺人都係一刀捅啫」,又認為「唔知嗰樣係乜嘢,咁點解要咬?」。
2023-03-16
香港「47人初選案」審訊本周四(16日)踏入第26日,控方證人區諾軒繼續接受辯方的盤問。代表陳志全的大律師馬維騉今在庭上,問及區諾軒「五大訴求」,區諾軒指完全實現「五大訴求」是不現實,表示政治上始終要談判及妥協,而他認為最終目標是實現真普選,但民主路需要一步一步走,但同意是接近一個「死局」。
2023-03-16
原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副主任杜光周日(12日)在北京去世,終年96歲。他的夫人向本台表示,家人已按照杜光的遺願,低調完成火化等後事。杜光被喻為中共改革派元老,曾參與籌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會」,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卻因六四鎮壓被迫終止。當老一輩改革派代表人物一個一個離去,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呼聲會否從此滅絕?
2023-03-16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掀起科企創投圈與全球金融市場波動,但美國政府好快出手,危機暫時解決。
2023-03-16
人大會議剛結束,就傳出中華民國邦交國洪都拉斯準備要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洪國總統卡斯特羅(Xiomara Castro)在選舉前就曾宣示,只要當選,就會跟中共政府著手建交,但一般來說,過去要跟中華民國斷交的國家都是在結束磋商後準備正式建交時才宣布,卡斯特羅選擇在這個時候宣布或許是由於中共的要求,要進一步提高習總書記的聲望,更是要呼應習總書記的人大會議講話,給台北政府一記耳光。
2023-03-16
被指挑戰美國ChatGPT的中國百度聊天機械人「文心一言」(Ernie Bot),周四(16日)正式上市。公司稱,發布會後1小時,達3萬多家企業用戶排隊申請試用。但市場似乎對新產品反應一般,百度股價在產品發布時一度跌逾10%。但相比日前已進化第4代的ChatGPT,「文心一言」目前仍留於知識問答庫,而其生成圖片的示範更是預錄片段。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於發布會上稱,產品「不能叫作完美」,「英文沒比中文好」,但仍推出因「有市場需求」。
2023-03-16
讀過鄒幸彤法庭上的慷慨陳詞,只覺得她是主控多於被告,她的控訴不單指向裁判官羅德泉,更在討伐香港眼下的政治荒謬。
2023-03-16
擁有逾200萬粉絲的中國復旦大學教授沈逸近日就「北溪天然氣管道洩漏事件」借題發揮,高調在社媒指責德國「是美國的僕從國」,其言論被德國駐華使館點名駁斥,甚至牆內也有網民對其作出嘲諷。有時評人直指,中共為培養「軟實力」,中共正將一些「親建制學者」打造成「代言人」或「打手」,但這樣做勢將損害中國學界聲譽。
2023-03-16
香港公立醫院的醫護人手一向緊拙,《港區國安法》的出現,亦再牽起新一波的移民潮,而醫護離職人數也有上升趨勢。根據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日前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指出最近3年合共流失逾1,247名全職醫生,只有191人為退休。有現職醫護指出,政治氛圍及移民等因素,導致近3年離職率甚高,人手進一步流失,大多前線只有3年以內年資,難以維持高質素的護理及診斷。
2023-03-16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指控違反《港區國安法》,案件開審前已被囚逾2年,其兒子和法律團隊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講述黎智英情況並呼籲協助釋放其父。評論表示,家屬親身講述黎智英受《國安法》迫害實況,比倡議者更有力,指出《國安法》的問題,能打破當局對《國安法》的掩飾,更能爭取國際關注香港人權狀況。